一个小小典史,在县里俗称是“四老爷。”其实县令的门政也比四老爷要成分一点儿,他只是善做自己份内的事,所以不论是在江阴,还是在清江,都无非是把自已的事做好罢了。
安抚人心,使得上下和气致祥,也是份内之事。
等他与众人又说笑了一阵,这才带着部下,押着人离开。现在公安司人手其实远远不足,淮安这里十分要紧,阎应元也是带着一百多自己使惯了的部下过来,其余人手,就是在淮安本地人里和刘孔和等诸将的军中,挑选出来的合适人乎了。
说合适,也是没办法,只能是挑一些精明又不油滑,本地人中挑老成可靠,名声好的,外地人中,挑机灵一点能办要紧差事的,彼此制衡,目前来说,新人新气象,办事也好,还是对百姓也罢,能做的到客气守礼,不收贿赂,整个清江,也是在他的手中,渐渐变的平安起来。
对阎应元来说,如此,足矣。
临行之时,有几个人影在人群中一闪而过,阎应元瞧着似乎眼熟,不过,对方转瞬就走的老远,既然认不出,也就罢了。
“倒是有点儿象太子?”他这么想着,不过,又是自失一笑。
自己这个小小典史,似乎就是因为剿了江匪一事,名声居然传到太子的耳朵里头,而一纸敕令下来,自己从一个不入流的典史,一下子就成了五品的副司正!
起行的时候,江阴知县和大群佐杂官儿一起送行,众人的那个羡慕劲儿,可就甭提了。
就是知县,以往虽然客气,不过自己毕竟是个佐杂典史,上不得台盘的,到一下子升了官,知县前倨后恭的嘴脸,到现在也可堪回味。
再加家亲朋好友的恭喜祝贺,家人的开心,自然都是叫人如夏日饮冰,十分开心。
“越是这样,越要好好做事,方不负君上的恩德。”
阎应元嘴角的微笑也就是眨眼间事,他其实还不知道,朱,展翅更新组更新最快。慈娘对他的期待,可远不止一个地方的公安司副司正这么简单!
朱慈恨适才是在人群之中,从听到商人议论厘金开始,青衣小帽,一副富贵人家小厮打扮的他,就一直很注意的听着。
毕竟很多政、财、军上面的举措,都是自己一乎创建,就这厘金来说,也是从后世搬来,这一个时间节点,是没有前例可循的。
现在看来,因为特定时期的特殊原因,厘金在普通商人这里,有怨气,不过,也是可以接受。至于厘不加田赋,这是十分要紧的举措,动摇不得。
还有裁撤衙役之后的进一步动作,也要抓紧进行。
至于江南一带的大商人,官伸地主的动向,当然是极为要紧的。
千头万绪,如同在他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极大的风暴,吹动起来,连他自已都快要控制不了。
他很清楚的知道,一场绝大的风安,恐怕在一个月左右,就要闹将出来。
江南一带,稻米就要成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