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了。她能从郡王府回去,也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了。等到明日去了侯府后,大概就能留下来。能除去李氏、李侧妃,郡王府的后院将会平静很长一段时间,足够三娘生下嫡子,稳固夫妻二人的感情。
而且郡王妃、世子都会对三娘有愧疚,三娘的世子妃地位也会更加牢固。
她也算是功成身退罢!
安然在心中自嘲的一笑,起身去了卧房中。
对于她和三娘来说,这都注定是难眠的一夜。
果然这一夜,安然只在天蒙蒙亮时才盹着了一会儿,其余时候都在睁着眼睛,看着漆黑的帐顶,上一世的经历走马灯似的在她脑海中轮番走过。
她干脆披衣坐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等到青杏和青梅进来服侍她起床时,倒把两个人吓了一跳。
“姑娘,您怎么不早些叫我们?”青杏忙道:“我和青梅也早就醒了。”
听自家姑娘说,今日就能回到侯府了,她们两个兴奋的睡不着。在郡王府中,她们只能困于东厢房这小小的一方天地,姑娘再三嘱咐不让她们随意走动,以免生出事端来。
青梅和青杏也是牢牢的把安然的话记在心里,只乖乖的呆在房间里,并不出门随意走动。
虽说她们是从外面被卖到侯府的,可到底侯府更自由些,还有她们熟悉的人在。
“一会儿我会同三姐一起回侯府,青梅跟我一起去,青杏你留下来。”要回去了,安然的心情也不错。虽然在她心中并不觉得南安侯府就是她的家,可总强过尴尬的留在郡王府中。而且在侯府里,总归有更多的机会见安汐和安沐。“恐怕随后我的箱笼要送回侯府的,你照看些。”
二人忙应了。
安然换好衣裳梳妆过后,便去了正房中寻三娘。
走在抄手游廊上,她觉得似乎脚步都轻快了几分,院子里的花也开得更好了。
到了门口,却发现小丫鬟们都在门口,并没有进去服侍,连金枝都在廊庑下站着。
安然有些奇怪,昨晚她跟三娘说的好端端的,今日一早去侯府的,怎么三娘还没准备?
“九姑娘来了?”门前的帘子被掀了起来,是画屏。“世子妃请您进去。”
安然点了点头,她一面往里头走,一面低声问她道:“怎么小丫鬟们都在外头?”
“在李姨娘院子里服侍的妈妈来跟世子妃回话。”画屏也小声的对安然道:“世子妃正在气头上。”
李氏院中服侍的人不是从郡王妃处要来的,就是三娘派过去的,如果说她们会惹怒三娘,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几日来,她们没有发现李氏院中的异常。
还有小厨房的事,三娘一定也是愤怒至极。
就在她的眼皮子底下,竟然这两处都有漏洞在,甚至轻而易举的传递了消息、给她和安然下药。
安然能理解三娘,可偏生此时三娘还不能发作。
“是九娘吗?”还未进内室的门,只听到三娘的声音传来处了。
画屏替安然打起了帘子,安然那张漂亮的脸蛋便出现在三娘眼前。她笑吟吟的行礼道:“三姐。”
看到安然今日的打扮,三娘总算露出些笑模样。
“小姑娘家家的,就该打扮得鲜亮些才好看。”三娘一时忽略了还站在一旁回话的管事妈妈,招手让安然在她身边坐下,认可道:“我看你今儿这身衣裳就很好。”
今日要回侯府的缘故,安然穿了件醉仙颜的褙子,底下配了条梨花白的绫裙。头上几件首饰俱是出自三娘送她的一套崭新的赤金红宝石头面,总而言之,她今天是往贵气里打扮。
“是姐姐的眼光好。”安然讨好的笑道:“若是今儿回去了,祖母和母亲夸我的衣裳漂亮,都是姐姐的功劳。”
三娘不由笑道:“就属你机灵!”
“三姐,您这儿若是有事,我就先回去了。”安然看了一眼站着的管事妈妈,就要起身道:“等会儿我再过来。”
三娘却没让她离开。“你不必走。”她一扬下巴,对那人道:“你只管继续说。”
那管事妈妈暗中吃了一惊,看来传言没错,世子妃格外看重这个妹妹,连这样的事都不避讳九姑娘。想来世子妃也是对九姑娘十足的信任了。
“李姨娘这些日子来并没有对外联系,她每日只是照看东哥儿,余下的时候便是一个人在房间里头待着。”她想了想,又道:“只有小红在她身边服侍,其余人一概不让近身。”
三娘听完,脸色愈发的难看了。
这府里,最想害她的只有李氏的,怎么会一点儿端倪都看不出来?
“那名叫小红的丫鬟可曾出去过?”安然见三娘神色不好,凝神想了想,便开口问了一句。
只见那管事妈妈先是摇了摇头,又点头道:“倒是出去过一回,可是我让人跟着她一齐出去的,一路上也并没遇上什么人。”
“是去哪里?”安然紧着问道。
“大厨房里。那日李姨娘说胃口有些不好,想吃一道酸酸的东西,想让小红去厨房看一看都有什么菜。”管事妈妈额上已经渗出了冷汗,道:“她说不愿意麻烦人,有什么便让小红顺手做一道便是了。”
她的话音未落,三娘便紧紧的盯着她,目光微冷。“她如此说,你竟答应了?”
“奴婢想着,这要求不过分,奴婢也派了人跟着小红……”管事妈妈越说声音越低。她不敢告诉三娘,当时李氏是怀中抱着庶长子,对她说这句话的。
毕竟李姨娘是庶长子的生母,她们也不想得罪太过。一旦哪日李姨娘有了出头之日,或是庶长子出息了,未免不会记恨今日之事。
三娘眸色陡然变深。
她记得很清楚,在她娘赵氏连生了两个嫡女后,老太太便着急了。后来她娘纵然再厉害也撑不住了,再加上南安侯府渐渐势强,他父亲身边便多了人服侍。
特别是怀了身孕的姨娘,下人明着不敢有动作,暗地里却是奉承。似乎她们觉得夫人生不出儿子来,往后姨娘生的庶子便要继承家业,倒不如先去献殷勤。
可不承想她娘手段简单粗暴,在姨娘生下嫡子后,便想着要去母留子。最后还是太夫人出面,只说让两个一并去家庙中修行,永远不能回来。
后来这才渐渐平静下来。
恐怕李氏院中的下人,也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