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熬棒子汤的前奏(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又问:“你觉得咱们延山的发展应该怎么定位?”

    这话题可就有些大了,李安悻悻笑着:“这我可说不好,也就唐书记才习惯从这么高的角度看问题。”

    唐逸笑道:“咱们虽然是县城,但在这改革开放,万马奔腾的年代,只要抓得准时代的脉搏,小小的县城未必就永远是凤尾牛后,小县城也可以作大文章嘛。”

    “虽然延山历来是农业县,工业基础也并不好,但咱们有近邻天鹅湖鸭绿江,在旅游业上大有文章可作。”

    唐逸说着说着看到了李安满脸叹服,实则迷惑的表情,不觉得哑然失笑,自己满腔抱负现在也就能在他面前发挥发挥,而他却懵懵懂懂的,唐逸也知道现在提什么旅游城市过于超前,毕竟旅游业是在国家实行双休日后才蓬勃发展的。

    不过唐逸的本意原本不在于要将城市定位为什么旅游城市,于是他抛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想法:“李局长,咱们延山虽然不是朝鲜族自治州县,但朝鲜族的同胞可不少,你知道延山县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朝鲜族人物吗?”

    从称呼上的转变,李安敏锐的知道唐书记是开始与自己说正事儿呢,认真的想了想,摇摇头:“这我还真不知道。”

    唐逸笑道:“我前几天翻县志,偶然间发现一个有趣的故事,来,你看看。”说着回身从桌上拿过几张复印纸递给李安,那是延山县志最前面的几页,延山正式设为县是满清时候的事儿,满清以前,这里属于黑山白水,不毛之地,汉族也未大量迁徙至此,县志最前面都是远古和唐宋前本县的传说,属于野史,没经过考证的那种。李安翻来翻去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却听唐逸笑道:“你看看那篇韩成子传道的故事。”

    韩成子传道,说得是南北朝时一名叫作韩成子的百济人跋涉千山万水,自中原将儒学传入百济,县志里写成了几个小故事,颇有点唐僧取经的意味,而且提到韩成子两次在延山逗留,回百济前更在延山结庐,领悟儒家真谛,当然,故事里就是说他在延山被孔圣人点化云云。

    李安看得不明所以,这种神话故事似的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