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2号油井完钻,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来到库瓦克的临时营地。
寒冷的空气和混乱的烂泥地都不能阻止前苏联人向往金钱的心。
人总是要有信仰的,要么是崇高的理想,要么是金灿灿的理想,当戈尔巴乔夫葬送了苏联的希望,当欧美国家开始骄傲的宣告《历史的终结》的时候,所有人都自然而然的面朝西方,向往着金银满身。
短短的几天时间,苏城就见到了好几个前苏联的高级干部,还有正在俄罗斯联邦任职的实权官员,也急火火的跑到了秋明油田。
此时的俄罗斯,就像是一座予取予夺的仓库,管理员们想尽办法,要从里面搬运出更多的财富出来。第三百七十五章井深俄罗斯石油早在八十年代末,就已经是人尽皆知的金矿。
不过,石油开采的费周实在是不低。别的不说,以前苏联的穷困,许多官员想在西伯利亚养起袻人都做不到,又如何去开发石油。
此时西方国家的贷款,主要集中在电力、冶炼等保值的工厂项目上,石油公司则倾向于趁火打劫。正如苏城所预知的那样,英国、挪威、美国等国的石油公司都选择了自己占有油田,自己投资,自己开发,自己钻探,自己采油,自己运输,自己销售的模式—……虽然每个公司都会有一两名俄罗斯的合伙人,但权力和好处是很少的,也已难以满足高管们越来越高涨的欲望。。
在某些合同中,俄罗斯商人开始的时候尚能获得数成的股份,但是,随着投资额度的不断增加,俄罗斯人的份额就被不断的稀释了。等到真正产出的时候,俄罗斯人的份额已经少的不能再少。
合理合法的手段,加上外国石油公司的强势,很快就让俄罗斯人明白,要想在石油行业赚一大笔钱,库瓦克的模式是最好第三百七十五章井深的。若是能开采出石油来,初期赚到的钱可不会少,前苏联的高官互通声息,加上竞速勘探前就有已获得油田的老板关注,临时营地聚集的人着实不少。
伊藤信重和李政夫也密切关注着大华的情况。他们的勘探速度比大华慢,第一口井钻的也就晚,如果大华的第一口井就出油,他们的油井不管能不能出油,竞速勘探都算是输了,为此付出的5000多万美元,也就等于打了水漂。
日本、新加坡这样的公司,和欧美公司是不一样的。后者的石油公司经过多年发展,都成了巨大规模的超级公司,即使是做技术服务,也是给整装大油田做。一张合同几亿美元都不一定能看在眼里。因为他们的各种成本高,给小油田做技术服务,光是人力成本一项就不划…算。
至于大华实业、新马集团这样的大中型石油公司则不同。要是拿一个20亿吨储量的超级整装油田出来,光,是前期垫付的数亿乃至十数亿美元,就可能让他们背上沉重的负担,反而不如小油田的灵活利润。
可以说,俄罗斯市场上,大头的油田最终归了石油七姐妹那样的巨无霸,中小型的油田归了俄罗斯的高官,只有技术服务市场还空了出来,被大华实业等石油公司竞争。
假如不是预知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