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二章 司登式冲锋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没有给他太大的压力,不仅时间上比较宽松,而且允许他在不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速度的前提下,对这种枪型进行任何改动,给予了这个少年极大的自由度......

    由于司登式冲锋枪的生产工艺太过简单,苏区兵工厂如果将一半的人手都投入到这上面,每月能够造出上千支来,可惜由于子弹生产跟不上,而且这种枪型在李卫华眼中只是短期过渡产品,所以最终只分配了一个8人的生产小组,每天生产5-10支。但即便如此,这种“边区造”冲锋枪还是极大地增强了红十五军的近战火力,这一点在巷战中尤其明显......

    虽然苏区兵工厂迎来了它建立以来的一个井喷期,但令李卫华遗憾的是,当他再接再厉,想要搞出一条批量生产各种口径炮弹的生产线时,却遇到了几个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是缺乏必要的机器设备,目前国内有这个生产能力的兵工厂屈指可数,红十五军虽强,还没嚣张到敢去上海南京太原等大城市撒野的地步;二是大批量生产炮弹,需要的炸药、雷汞等关键原料远比生产子弹多得多,光靠缴获是很难满足需求的;三是军工人才严重缺乏,这一问题同样困扰着大幅度扩军的战斗部队,虽说没有人才可以培养,但闽浙赣苏区大概由于成立较晚、环境又十分险恶,苏区领导人基本上没什么精力在根据地普及教育,而且闽浙赣苏区的十几个县又大多是贫瘠落后的山区,百姓的识字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都低,还不到20%,李卫华想要选拔人才还得先教那些青少年认字才行,这效率就令他实在无语了一点,他还得尽快北上抗日呢,这哪来得及啊?

    “看来历史上红军丢掉中央苏区,损失的不仅仅是一块地盘而已......”,李卫华叹息道,并深深为自己将苏区知青几乎全部带走的先见之明而庆幸,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每到一处都要“打劫”人才的决心,“纵然我因此背负骂名,也一定要加速中国的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