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初闽赣粤苏区的地缘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反而因为太靠近南京而遭到白军的反复进剿,想要发展起来十分困难,李卫华可不敢总将希望寄托在运气上面。而且,由于长期的战争和白军的屠杀,闽赣粤苏区的人口比例现在已经严重失调,乡下更是几乎看不到青壮男子,一眼望去不是妇女小孩就是老头,仅靠老弱妇孺的劳动,养活他们自己都很困难,又如何维持十万大军呢?
正因为这样,李卫华才不得不将征兵比例控制到极低的百分之一(也即是3万动员兵,加上超过十万的“解放战士”、两三千陆续收拢来的老红军和当初在赣西战役前后扩红得到的两三万人,经过历次战斗的损失,现在的总兵力约在12万人左右,另有两万多可能痊愈归队的伤兵。),以尽快恢复地方经济、减轻乡亲们的负担。但如果红十五军继续长时期地留在这里,闽赣粤苏区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空前的饥荒之中,以李卫华的估测,现在的闽赣粤苏区,最多只能支持3万常备军,因此红十五军主力只有离开另觅根据地这一条道路可走。
裁军或是转为民兵的话,理论上是可以的,但红十五军的这十几万指战员历经了多次战斗的考验,已经渐渐成为一支百战余生的精兵,就这么将其中大部分复员了,李卫华实在是不舍得。何况红十五军中大半都是家乡遍布全国各地的“解放战士”,让他们打仗还行,如果要他们留在苏区种地,估计用不了几天就会跑掉一大半,就算他们愿意种地,一般也不会乐意在这异乡当农民吧?
注1:历史上毛主席接受斯诺采访时曾说中央苏区人口约为200万左右,应该是指均值,至于中央苏区极盛时期的人口,官方统计为435万,而如果将当时中央苏区县的人口简单相加,则超过600万,这大概是因为边缘县份的平原部分实际上不在苏区范围内,而平原的人口密度远大于山地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