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操典后来足足花了一年时间才完成了基本框架,最后还交给毛主席审稿、指出并修正了一些瑕疵、同时请罗荣桓等党内杰出的政工人员将军队政治工作这一环补上后,这部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军队、尤其是人民军队量身定做的全兵种操典才最终完成,对后来的抗战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由于这部操典特别适合华人,再加上李卫华与孙立人两个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正好是“华人”二字,因此这部影响巨大的《中国国防军全兵种操典》就有了一个俗名叫做《华人操典》......
考虑到中国贫困落后的现状,李卫华认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军队面对的敌人在机械化程度、火力、制空权与制海权方面都要强于自己,因此他提出必须着重研究在不利于机械化部队与重火力发挥的山地、密林、沼泽、水网、青纱帐(包括其他一切可以伏兵的田地)这五大特殊地形进行的运动游击战与城市(或预设防线)攻防战(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照顾国军)。
其中山地战最受李卫华重视,因为另外三种地形不但困难相对来说更容易克服,对自己人的限制也相对更大,抗战中毛主席提出以“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为主要对日作战方式的提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既然山地战是红军、乃至后来的八路军、解放军等一代代人民军队最擅长的作战方式,那么从细节上将其做得最好,使得优势尽可能地扩大,无疑是正确的做法。
中国境内超过三分之二的面积都被山地和丘陵所占据,而且这个年代中国的道路状况也远不能与欧洲相比,很多地方别说汽车了,连骡马都无法通行,因此别说大口径重炮,就连一向被认为十分轻便的75mm野炮都被李卫华放弃了,而决定以山炮和迫击炮作为主要的步兵支援火炮,如果日后有机会缴获以轻便著称的日本九二式步兵炮,那自然是最好了,总之必须以光靠人力就能携带并且不致严重拖累行军速度为基本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