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全国各地都有反清义士的身影,使得清政府如临大敌,不得不展开同等的谍报战,来压制天地会。
陈近南将天地会扶上了正轨,便回到了台湾,看看能不能联合天地会发动一波攻势,抢占厦门金门等几个港口,打通与大陆的连接,向天下宣誓他们东宁反清之心至死不渝,便是现在也依旧以永历为年号,号召故明义士,一同反清。
但是他回到台湾的时候,发现一切都变了。
他的制度依然存在,台湾依然是最大的走私王国,但所有的走私生意都让郑家人垄断,不是原先设定的郑氏,而是郑家人。郑经的几位兄弟将原来的国有经济垄断成为郑家人的私有生意,以致郑氏这个“王国”失去了最大的经济命脉,财政不堪付出。
原先一个个大将,一个个忠臣相继腐败,结党营私,闹得极其厉害。因为郑家垄断经济命脉,地方官员分不到羹,便向百姓下手,赋税繁重。百姓虽不至于无以为继,但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陈近南一点点将台湾的情况说明。
李翔彻底的惊呆了,那么繁华的商业都是假象,大部分都被郑家人占据成为私人牟利,这台湾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他道:“才四年,台湾不是还有延平郡王吗?他能在短短两三年,将台湾治理成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地,怎么不过四年腐败成这样了?”
陈近南长叹道:“延平郡王是个英主,有雄心壮志及不俗的干略。只是容易受人鼓动,遇事需要人推一把。冯锡范、刘国轩分掌军事,他们一个贪财,一个贪权,郡王的几个兄弟又把持着朝政,暗地里中饱私囊,欺上媚下。诸大臣各怀私心,延平郡王面对如此情况也无能为力。前段时间在陈某与王长子的劝说下,有心重整朝纲,但因天地会出了问题,不得不返回大陆处理。我如今一上岸,立刻受人刺杀,十有八九是有人担心我会断了他们的财路或者威胁到他们的权力。”
听了那么多,李翔总算明白原因了。陈近南说的婉转,处处在为郑经辩护,实际上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郑经。
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