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到三宝屋里,也看到了同样的一碟河谷粮。
三宝早晨起来吃饭,一碗热腾腾的蒸米饭就摆在她面前。
三宝指着它说:“好吃!”
除了米饭之外,三宝还喜欢吃细面条。
细面条盛在瓮里,还有点烫。侍人把面条挑出来盛给三宝,吃米饭时她会掉饭粒,吃面条却会咬断后闭着嘴嚼,这种奇特的“分别”让她研究过很长时间,还特意问三宝为什么对面条如此“不同”——你吃米饭时就不能也闭着嘴嚼,别张着嘴掉饭吗?!
三宝用“妈妈是傻子”的语气说:“当然因为面条带汤啊!”
姜姬:“……”
原来她觉得带汤的会漏出来汤,所以一定要把嘴闭上。米饭没汤,可以随便吃!
关于家里的饮食习惯,姜武对米饭和面条都不喜欢,他只喜欢饼,他觉得饼够大。“一小碗一小碗的,吃着太费事。”他说。
姜姬:“我还想看一下三宝这个习惯是不是跟你学的呢。”
姜武倒觉得这肯定是像她,“你从小毛病就多。”
姜姬:“……”
别仗着以前养过她就污蔑她!她以前才没三宝这样的毛病呢!
用过早饭,姜武披挂着,姜姬乘车,带三宝出去“巡游”。也就是向整个公主城的人展示,他们这一家三口就是公主城的主人了。
公主城现在相当的“和平”。周围其他城市影响不到他们,不管他们是缺粮也好,缺丁也罢,手都伸不到公主城来。
公主城的百姓们对“公主”的认同感也在日渐加深。从鲁国跟出来的百姓一开始就对姜姬这个“公主”的认同感远胜于对鲁国或鲁王的;后面涌入的百姓也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变得更认同公主城而不是外面的世界了。
一开始他们都不习惯公主城中没有“世家”。哪怕是解县和新县的百姓逃到公主城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找世家依附。
可公主城在王姻的建设下,只有官衙,没有世家府邸。他没给自己造一座“王家”,当然也没给后继官员留下造府邸的位置。
如果说城中最大的府邸是哪一家,那就是位于正中的摘星宫了。
王姻走后又换了两轮人了,先有段小情,后有卫始,三人用同一个官衙办公。公事办完,走到后面就是居住之所,虽然也是前廊后院,但这毕竟不是“家”。
百姓们想自荐为奴都找不到门。他们到了官衙后,有人问他们到公主城要以何为营生?从商?作匠?种地?
百姓原本是干什么的,照旧还干什么就行了。
如果原来读过书就更好了!衙中更缺抄写的人呢!如果学富五车也更好了,去学府当个教授吧!
没有庇护让人不安,可依律而行后,发现就算不投身也能安稳度日,所谓的“庇护”也没那么重要了。
哪怕是一心想出人头地的穷士子,在公主城也不缺出人头地的机会啊。他们到官衙去自荐一番,大部分都能当个小官。当然,干了一段时间后,因罪获刑的人也不少。
可惜杀得再多,自荐的人只会更多。
当官太容易,让他们都顾不上害怕官衙门前那被血浸黑的地面了。
不过总得来说,公主城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进入了良性的循环。
这让姜姬能有更多的闲情逸志去观察周围的城池。
姜武骑马护持在姜姬车驾旁,他们一路走来,百姓们无不对着姜姬的车驾叩首。
如果是皇帝,可能还不至于。但她既是公主,也是“神女”。公主城里的百姓已经快和鲁国百姓样,对她是“神女”的事深信不疑了。
姜姬把三宝抱到车辕上,让她看一看外面的人。
三宝很少出门,过年这几天她每次坐车出来看到车旁的人山人海时,眼睛都瞪得特别圆,特别大,像受惊的猫一样。
她搂着姜姬的脖子,小声问她:“那些都是人吗?”
“都是人。”姜姬笑着说,“你看,他们是不是跟我们长的一样?有手有脚,两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