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给淹没掉了。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只是想到的问题。
在入侵之前的几个月里,盟军进行了欺骗行动,坚毅行动,目的就是误导德国有关入侵的日期和地点。
另外在d日前也出现了几次泄漏情报的事件,其中一次的泄密事件是发生在登陆六天前。出现在“报道和评论”的填字游戏中。一些问题的答案,包括霸王、海王星、黄金和其他入侵的主要用词,美国政府宣布。这只是一个巧合。通过西塞罗的事情,德国获得引用名词霸王的文件,但这些文件没有所有的细节。
同时一些双重间谍,如琼?普霍尔(代号为“嘉宝”)在诺曼底说服德国三军统帅部。这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牵制性攻击,从而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在进攻前夕美军少将亨利?米勒,是美国陆军第9航空队的首席供应官,在伦敦梅宝尼克拉里奇酒店的舞会中遇到客人投?供应问题,他告诉他们。6月15日前供应会更容易些。他发声后,艾森豪威尔将米勒的军阶降为上校,把他送回美国,他随后退休。另一个这样的情报泄漏是入侵后戴高乐的广播消息。不同于所有的其他领导人,他表示,这次入侵是真正的入侵。
虽然出现了如此多的纰漏,但是最后由于盟军的出色表现,他们还是完成了登陆作战。并且很快就在诺曼底建立了阵地。
“不过这么多的国家同时参战。实在是件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啊…”
就在诺曼底的一处海滩上,看着正从运兵舰上源源不断运送下来的盟军士兵,一名美军的军官有些难以置信的道。
也难怪他会这么说,毕竟这个时候海滩上已经充斥着各国的部队。
在诺曼底战役中作战的盟军主要由加拿大、英国及美国组成,但在抢滩完成后,法国及波兰也有参与这场战役。甚至还有士兵来自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荷兰和挪威等。
因此这个时候海滩上的部队,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联合国’部队了。
当然。虽说如此,但是海滩上的人们也都很清楚。这些部队当中能够发挥作用的,恐怕就只有美国人,甚至连英国人恐怕也要差上一些档次。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在盟军当中最具有实力的就是美国,剩下的英国和俄国基本上都已经被打残了。
至于法国?
硬要说的话,法国顶多也就只剩下一些殖民地军队了,毕竟他们的本土已经属于维希法国了…
――――――――――――――――――――
顺利攻下诺曼底,多少给了盟军士气极大的振奋。
尤其是美国,虽然在盟军内部名义上各国都是独立平等的,但是如今的美国实际上已经快要成为盟军内部的盟主了。不但曾经的老大英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甚至在中国的威逼下,就连俄国多多少少也有了那么一点意思。
这也让美国人,有了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然而不少人同时也很清楚,那就是绝对不能让中国第一个进入柏林。
另外他们也很清楚,那就是眼前的这些‘联合国军’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战斗力。尤其是像荷兰等国的部队,更是如此…
让他们跟着美军打打顺风仗或许还没什么,可如果是硬仗的话,他们不拖后腿恐怕就已经是好事了。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美国人虽然对眼前的景象十分喜欢,却并没有真的以为有了这么多的人拥护,自己就是真的天下无敌了。
毕竟这个时候,还是有一个中国存在的。
因此在拿下了诺曼底后,仅仅只是稍微休整了一下,盟军就重新将枪口对准了柏林。虽说眼下盟军距离柏林的距离要比联军远,但是盟军却是打算一路从诺曼底打到柏林去。
“无论如何,都要抢在中国人的前面。”
乘坐在吉普车上,一个50多岁的老将大声的喊道。
乔治?巴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极为著名的军事将领之一,乔治?巴顿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
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传统家庭。18岁时进入私立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一年后获得入西点军校的保送资格。1909年6月,巴顿军校毕业,随即以少尉军衔赴美国第一集团军骑兵部队服役。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美国面临战争。巴顿的军事才能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认为他是能在战场上战胜快速机动的德军的优秀将才。1940年7月,马歇尔批准组建装甲师。巴顿受命组建一个装甲旅,并被晋升为准将。同年,巴顿被任命为第二装甲师师长,晋升为少将。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德日意宣战。1942年1月,巴顿升任第1装甲军军长。11月,巴顿率领美国特遣队4万多名官兵横渡大西洋,在法属摩洛哥海滨登陆,经过74小时的激战。终于迫使驻摩洛哥的德军投降。北非登陆的成功,为盟军顺利地完成北非战局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后,巴顿被任命为美国驻摩洛哥总督。
1943年3月5日,巴顿临危受命,接任被隆美尔击败的美第二军军长,他从到达第二军的那天起,便全力以赴地整肃军纪。迅速改变了全军涣散的软弱状态。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第二军向德军发起进攻。一路猛攻猛打。进展迅速,很快与英军在突尼斯北部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
突尼斯战役不久,巴顿晋获中将军衔,升任美第7集团军司令。1943年7月9日,盟军发起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巴顿率美第7集团军攻取巴勒莫,随后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德军退到意大利本土。
在历史上,巴顿原本是第三集团军的司令。作为第二梯队参加诺曼底登陆的。
但是在这个时候,巴顿却成为了第一梯队。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事实上如果不是没有办法的话,艾森豪威尔是绝对不会让巴顿到第一梯队来的。
巴顿与艾森豪威尔都是二战时期著名的美军将领,两人从1919年秋天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然而最终,两个人还是走向了决裂。
巴顿年长艾森豪威尔5岁。他们是在1919年秋天认识的。两人一见如故。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巴顿从欧洲战场回国后,在米德堡任第304轻型坦克旅旅长,而艾森豪威尔也在此地担任一个坦克营营长。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讲,巴顿已是一个众人皆知、令他羡慕的英雄。两人在米德堡的相遇极大地改变了艾森豪威尔以后的发展道路。通过巴顿,艾森豪威尔得以结识了许多军界要人,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巴顿始终关怀着这位小兄弟。可以说,巴顿对艾森豪威尔的成长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亲密友谊一直持续到1942年年底。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已经从巴顿的下级扶摇直上变成了巴顿的直接领导,不再需要巴顿的影响和提携了。同时艾森豪威尔也逐渐感到,这位对政治麻木的老友可能会给他的仕途带来不利影响。
他们之间第一个不和谐音符出现在1943年上半年。当时北非战场的作战已接近尾声。巴顿感到不再需要亲自坐镇于此,于是准备把军长职务移交给他的副手,自己则返回摩洛哥着手策划和准备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这种移交从军事上来说是可以的,但从政治上却容易给艾森豪威尔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艾森豪威尔立即给巴顿致电“不要凭一时的冲动说话和办事”,强令巴顿坚守在北非战场,直至北非战事结束。而此时,艾森豪威尔想起了战前夏威夷军区司令史密斯将军给巴顿的评语:“此人在战争时期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和平时期却是捣乱分子。”虽然巴顿视此为极大的赞扬,但艾森豪威尔却感到危机四伏。舍弃巴顿、重用一直为他充当耳目的布莱德雷的想法从此占据了他的大脑。
1943年8月10日,巴顿在视察西西里岛美军第93后方医院时发现,一名士兵因害怕战场上的枪炮声而装病住院。因战事不顺心情大受影响的巴顿勃然大怒,一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指着这名士兵骂道:“你完全是一个胆小鬼,你是集团军的耻辱。”并用手套重重地扇了他一个耳光。此事很快传回美国国内。美国各种媒体进行了大肆报道,议会也指责美国陆军部用人不当。此事对艾森豪威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此时艾森豪威尔已经意识到一向行事不顾后果的巴顿将会给他带来更多麻烦,会给他在政界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他由于战争的需要仍然力保巴顿,但此事已促使艾森豪威尔在与巴顿的关系上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耳光事件”发生后不到一年,即1944年4月26日。正当欧洲登陆战迫在眉睫之时,巴顿的大嘴巴又惹祸了。巴顿讲道:“统治世界是英国和美国在战后的既定目标,当然这也是苏联的目标。”这邪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并险些使反法西斯同盟解体。艾森豪威尔对此事同样怒不可遏。若不是此时还需要利用巴顿的名气佯攻加来。巴顿必然会被一脚踢回国内。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艾森豪威尔需要顺从、听话的布莱德雷的同时,更需要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而巴顿是他此时唯一的选择。
但巴顿与艾森豪威尔之间的友谊已远非从前,艾森豪威尔已开始重用巴顿原来的副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