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上被困平城,匈奴王四十万重兵将白登山围得水泄不通,汉军突围几次不得,折兵损将过半,如今粮草告罄,再不解困,皇上命舛不测,恐再置天下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樊安人屈膝下跪,恳求道,“请张先生随我回关中出谋划策,解救皇上,解救天下苍生!”
他这一跪,余下的十几名随将亦齐刷刷地屈膝跪拜,大有不应承便不起身的架势。那名好不容易爬上垂柳堤岸的县尉见状,慌手慌脚地委顿于地,唯恐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张良剑眉微蹙,他幽居的墨山又非穷乡僻壤之地,酒肆茶楼内不乏走南闯北的贩夫走卒畅谈时局,多少亦听闻汉王北征匈奴的时政大事,那时便已料到那好大喜功的汉王必会轻敌致围,不料一念竟成谶言。可叹的是樊安人秉承父志,与樊哙一样重武轻文,方才那番话说得文理清晰,也不知私下受了谁的点拨才说得如此激昂慷慨,满腔忠义之情自难掩饰,听来字字铿锵有力。
“樊将军莫再多费唇舌,他在这儿,子房是不会离开的。”张良敛眉摆手,脸上尽是黯然之色。
樊安人一喜,直道是峰回路转,立即朗声说道:“既是如此,不知先生的朋友现在何处,便邀他一块儿去关中做回客又何妨?”
“不必了。”
“为什么?”
“因为……他在那儿。”
握着鱼竿的手微微抬起,遥指着对岸的山坡,满岸荒草杂芜,杳无一人,唯有一座连碑文也不曾立的孤坟倚柳而屹,寒蝉相伴。
“那坟是谁的?”樊安人吃了一惊,他隐隐从父亲的口中探知留侯张良归隐山林不外乎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只道他喜欢寻仙问道,净神养心,以摒弃人世烦杂,今闻此言,俨然为一逝之人断绝凡尘诸事。
张良抿了抿唇,没有回话的打算。
倒是战战兢兢伏在脚下的县尉颤声回他的话:“是淮阴侯的衣冠冢……”
众人倒抽了一口气,淮阴侯明明仍囚于侯爵府上,却怎的就已设了衣冠冢?
震撼之余,樊安人心底发凉,想起京城最近盛传淮阴侯重病不朝的流言,想必并非空穴来风,淮阴侯功成被囚,生死握在帝王手中,即便被皇家秘密处决了却来个隐而不宣,待时机成熟了,也不过安个暴毙的名头罢了,世人又岂敢追根究底,置喙一词?
即便是父亲早年跟随汉王浴血征战,辅斩有功,而后又与之结为连襟,位高爵显,莽直的个性还不是收敛了许多,终日诚惶诚恐,时常叮嘱自家几兄弟谨慎少言,唯恐哪天触犯了汉王,大祸临门。
韩信乃本朝传奇人物,却也是当今禁忌的话题,官员百姓不得私议,违者多受牢狱之灾。然百口难防,民间早有说书人把淮阴侯功高震主,兵权被夺且三族岌危的故事说得绘声绘色,街头巷尾人尽皆知国士无双的淮阴侯将有性命之虞。
韩信乃旷世枭雄,樊安人早已是敬仰万分,他父亲亦曾提过淮阴侯韩信遭皇家软禁期间与张良一同整理历代的兵书,他俩公事不久,交情竟是如此之深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