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传十,十传百,不用多久,围集在外圈的民众竟是越来越多,人山人海,好一派万人空巷的景象。陈三郎一人之时,竟关乎全城,实在让人始料不及。
没办法,分田制,开库发粮等一系列的政令措施,让无数人解决了温饱。
这些,都是恩义。
百姓民众,最是朴素,心中都记着账呢。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想看到陈三郎出家当和尚去。正因为如此,浩浩荡荡来声援,有着分寸,保持克制,不闹乱子。
突然间,也不知是谁起的头,振臂高呼陈三郎的名字,声浪滚滚,满城可闻。
这片声浪,甚至都把传出来的木鱼声念经声都给压过了。
民心所向,声威至斯!
厅堂之上,饮酒的许念娘一下子就听到这声响,微微一笑:陈三郎入主崂山府,短短时间便能得到如此拥护,足见不凡。
在府衙后宅处,陈王氏本来正和女儿在拉家常,忽听到了隐隐约约的念经声,听着甚是舒服,只是没过多久,又听到高呼“陈三郎”的声浪,顿时把念经声给冲散,换了别的声响,她会觉得烦躁不悦,但人家在呼叫自己儿子,却感到惊奇,随口问道:“外面发生了甚事?”
陈二妹笑道:“可能是民众们来拜谢三郎吧。”
陈王氏一脸欣慰:“这孩子,官做得还不错。”
其实远途跋涉,离乡背井来到此地,开始之际,她颇不适应,只是后来住安稳下来了,这才慢慢习惯,也调整过来了。
“是呀,三弟确实是个好官,外面的人,对他都是交口称赞。世情难料,以前我都想不到这个木头弟弟能考中状元,当上大官呢。”
陈二妹说道,以前她经常怨怪这个弟弟不懂事,累得母亲操心,还曾劝过陈三郎,叫他不要继续考下去了,白白浪费钱财和精力时间,若果真得如此,哪有今日?足见命运实在难测,充满了未知数。
两人说着,就不理会外面的事了。
厅上的许念娘关了各处门口,就是不要让人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