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相互勾连起来,禁止别人继续进入。
百官们抵达皇极门外时,按照文东武西的规则分立两厢,恭谨的站在丹墀之上,四个专门负责纠仪的御史分别面朝北面而立。当百官们站定之后,一个太监走出皇极门,他手里拿着一根缠绕着黄丝的长鞭,那长鞭有一丈三尺长,鞭梢有三尺长,有三寸阔,专门用蜡浸渍过,安装在一尺长
的朱漆木柄上,木柄的一头被雕刻成龙头的样子,涂以金漆。那太监走到丹墀一角,手腕一抖便将那长鞭弹起,在空中挥舞了几圈,用力一抽,坚韧的鞭子撕裂了空气,发出清脆的声响,整个广场都听得一清二楚。那太监连续挥响三次长鞭,方才退下。午门内寂静无声,仪仗森森,气象肃穆之极。
几分钟后,百官听到一个尖利的声音传呼道:“御驾到!“随着这威严的呼喊声,崇祯皇帝头戴翼善冠,身穿圆领绣龙黄罗袍,脸带疲倦,在大队服饰华美的太监的簇拥下乘坐着御辇而出,在队伍的领头是翰林、中书、科、道各四人组成的导驾官员。他们背朝着百官,步步后退的将御辇引导向御座,在他们的身后,文武百官躬身低头吗,无一人敢于仰视。
当御辇来到御座前,崇祯下得辇来,升入御座,这在当时俗称为“金台“,在他的面前是一张有着黄缎绣龙围幛的长案。在御案的三尺外是一道朱漆色的栏杆。当崇祯坐下后,三个年轻力壮的太监分别手持着黄罗伞盖和黄罗扇从东西两边上来,站在崇祯身后,他们将黄罗伞盖擎在崇祯头顶上,而两个手持黄罗扇的太监则交叉擎在天子的背后。这两个手持黄罗扇的太监实际上担任着护卫崇祯的职责,他们手中的黄罗扇是一件设计的十分精巧的武器,如果有某个官员在下跪奏事的官员企图行刺天子,只要他们一旋动长柄上的机关,罗扇上的羽毛就会落下,弹出隐藏在里面的利刃来。
一个仪表堂堂的鸿胪寺官员用一种类似于咏叹调的声音高声唱道:“入班行礼!“随即文武百官面朝”金台“,依照鸿胪寺官员的唱赞,有节奏的行了一拜三叩首的常朝礼,然后分班侍立。这时一个纠礼的御史跪下奏道:”今有工部主事迟树德,行礼时将笏落地,事属失仪,合当拿问,请旨!“
崇祯昨天晚上只迷迷糊糊的在床上睡了一个多时辰,此时十分疲倦,他强打起精神应了一声,只是声音太小,群臣根本只能看到他的嘴唇动了一下,根本听不清楚说了什么。一名容貌俊秀,身穿圆领红罗朝服,蓝色鹦鹉补子,腰束金带,专管上朝传宣的太监从崇祯身后上前几步,用像女人一般阴柔的声音传旨:“圣上口谕,念他事出无心,不必拿问,罚俸三个月,以示薄惩,谢恩吧!“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臣从班中踉跄着走了出来,朝御座匍匐跪下,用颤抖的声音奏道:“老臣御前失仪,罪该万死,蒙陛下天恩浩荡,不加严惩,使微臣生死难保,敬谨叩谢皇恩!“随即他流着眼泪,高声喊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御座上的崇祯看着这一切,但他对于这一切并不在意,他的目光正在文官的那一列扫去,寻找着户部尚书毕自严的身影。
按照当时的政治规则,像这样的朝会只不过起到程序性的作用,具体的政事商议是在天子与辅臣或者重要大臣比较私人的场所进行的。此时又一名鸿胪寺官员跪倒在他面前,向崇祯禀告今天在午门外谢恩叩辞的文武官员人数和姓名,同时一名太监将名单展开,放在御案上,崇祯仅仅在名单上扫了一眼,就点了点头,鸿胪寺官员赶忙起身,倒退了几步才转身向午门外高呼:“午门外谢恩叩辞官员行礼!“当那些午门外的官员正按照鸿胪寺官员的唱赞,遥遥的向他行五拜三叩首礼时,崇祯漫不经心的的看着天空的云彩,心中暗想应该如何与毕自严商议发放陕西钱粮的事情呢。
正当崇祯开小差的时候,从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