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希望西北早点分出胜负吧。”
不过愿望嘛,有时候有些愿望就是为了证明“事与愿违”这个道理的。
随着深秋乃至于冬日即将来临,北狄人的进攻也越发猛烈。不仅在西北雄关之外的正面接触战十分凶狠,在其余小关隘也开始频繁骚扰。
如今秋收完成,粮食入库,若能一举破关,正是劫掠的好时候。
贾蓉如今已经成了校尉,手底下有几十个兄弟。这些日子,他们就在距离关口不远的粮库巡逻,贾蓉和贾琏类似,虽然看他们在家时似乎无所事事,但一旦有了正经差事,两人都很珍惜。
按道理,北狄精锐都在大关关外,与西北大军对峙,贾蓉这趟巡逻之旅在很多人看来都该十分轻松。
可贾蓉却不像他部分同僚一样,到了地方就扎营守上几天,到了交接的日子就打道回府。他带人认真地四处巡视。
这不,他就立了功。起初他只是觉得他们路过的一支商队看着……不对劲儿,或者说鬼鬼祟祟。盘问之下,路边的林子里居然窜出了一伙山贼,还是一伙拿着正规兵器的山贼。
这种地方有山贼?离西北大营才几十里的地方有山贼?简直是逗我!贾蓉心里已经在破口大骂,同时也在庆幸:幸好他们这一队人手里有驽……
战事来得突然,结束得也很快。贾蓉这边伤了五个,商队整个都被扣下了,而那群山贼则抓了十几个,剩下的跑了。
那山贼头目一瞧就知道是个聪明人,见贾蓉他们掏出家伙就开始琢磨退路。结果也是只丢下了若干小喽啰,至于那个接受雇佣给他们运送补给的商队就更不用管了。
打扫过战场,贾蓉让个心腹回去报信儿,分出一部份人看守俘虏,他则继续带人巡逻。
义忠王当天傍晚得到了消息,看了简报只摇了摇头,“这是趁机抢一把粮仓,最后再算到北狄人头上吗?”
义忠王的幕僚则道:“平素广庆王肯定是没这个胆子的。”
义忠王点了点头,“也是。谁知道穆家许了他什么。”
北狄人想把战事尽量拖得久:二十万大军的粮草和兵饷供应造成的压力非同凡响,拖得圣上与义忠王骑虎难下那是最好。
北狄人都不怕打不过,打不过就跑嘛。反正对手一直都没有足够的战马,的确是心有余力不足,追也追不上。
到时候我那个小弟弟忽然站出来“力挽狂澜”吗?
想到这里,义忠王觉得父皇实在是太一厢情愿!
他这个幼弟多小就送出宫去了?这么多年与关外穆家往来不断,又大江南北四处走,谁敢保证他一心想着咱们家啊?
至于关外的穆家……我若是他们,就会先扶持这个太上皇的小儿子,让他把宗室和朝廷搅个一锅粥,最后国力消耗得差不多,在里应外合,从关外一举攻进来。
义忠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父皇就跟着了魔似的,坚信他能让这个小儿子吞下关外穆家,并把西北关外广大的草原也划入疆土之内。
算了。暂时不用想那么多。他带大军坐镇西北,不仅是为了应对关外的北狄精锐,更为了好生收拾一下广庆王。
如今贾蓉这小子竟把一个发作的好机会送到了他的手里。
转天,贾蓉捉到的商队与那几个山贼一起被平平安安地押送到了西北大营——正是柳湘莲亲自带人去找贾蓉接应,并把这起子囚犯押送回来。
别小瞧这几十里地,想把人带回来真不容易——真遇到“北狄人的突然袭击”也只能自认倒霉不是?
柳湘莲得蒙义忠王召见的时候,他也禀报道,“路上不曾遇见北狄人,倒是有人想要救回自家的兄弟,却好像是在应付差事。”
随后他就和贾蓉所写的文书里说得一样:那些山贼居然使用和他们规制相同的~兵~器……幸好没在那些山贼手里见到手驽。
其实天下足足有二十多年无~内~乱,绝大多数百姓也能吃上口饭,百姓日子既然过得下去又有谁肯~造~反?
所以不管是哪个山间地头的山贼土匪……好吧,名为山贼土匪,实则多是藩王或是顶尖权贵的~私~兵。
贾蓉发现的这波山贼自然也不例外。
贾蓉毕竟年轻,还挺容易被忽悠的,柳湘莲过去接人的时候,贾蓉就抱怨道,“西北王竟然如此嚣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