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一章 道、术、弟子与再传弟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是一种进步,而这种进步必须有一个认识世界的基础观点。微粒电学说,到底是对还是错,只是一种描诉的总结,恰好可以解释这一切,仅此而已。”

    木老先生不再说话,低头翻阅那本编写后的《化合与分解新教材》,体会着前面三十页所想要描绘的东西,一些原本心中不解的东西豁然开朗,至少有了一个可以自圆其说而且如今的实验结果都支持的理论基础。

    书的基调是微粒和电学为基础,利用了望远镜观察到的星空和引力的太阳系,做了一个浅显易懂的比喻。

    靠着已经成型的实验性电解技术和一种宇宙大小的辩证统一的理念,将他前世所知晓的初中化学的基础概念做了整本教材的道,也就是基础。

    化合、分解、置换、阴性、阳性、类似于太阳系的核与电子……这些可以解释此时许多问题的基础,就这样自圆其说地出现在教材之中,而且是闽郡已经在使用但是都城还未承认的教材。

    当木老先生看到陈健将电和微粒统一在一起的假说后,忍不住拍案道:“这样一来,倒是真可以解释很多问题。电解、结合、分解……至少可以自圆其说。”

    陈健急忙道:“先生,这是其余学科的进步所带动的,狭义的世界被帆船联系在了一起;广义的世界也会被科学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咱们学科的制造玻璃的手段,就不会有望远镜;没有望远镜,就看不到太岁星四周的卫星;没有这种天文的模型,就不能启发我假设微粒的模样。同样的,从上回电解了食盐后所带来的电的热潮,也启发了我许多。而如果没有数百年的电堆的基础,这些东西也不是人们可以接受的;没有望远镜直观地观察到星球的体系,人们也很难直观地想象到微粒的体系。”

    木老先生没有评价陈健的这段话,而是感慨万千地说道:“原来,世界之大与世界之小,竟然如此相近。这是巧合?还是某种必然?”

    合上书,思索了许久,摇摇头,又长叹一声,问道:“这一次跟随你前往闽郡的师弟师妹们,是不是也要按照这本教材从新学习?我支持。”

    “谢谢先生。正是这样,他们需要重新学这些基础。您也知道,闽郡的学堂都城并不承认,所以天下俊杰终究还是在学宫之中,所以我希望我的师弟师妹们可以帮我一把。”

    “这很好。像你说的,他们之前学的只是观察和描述的博物学,而今之后可以称之为化学了。想来别的学科你也编好教材了是吧?”

    陈健点头道:“并不是所有学科。文史典籍,我是不行的。数学的话,一脉相承、基础已在,所以也不需要变更基础。但是,力学、自然常识、化学、简单生物、地理这样的东西,我们所能影响到的地方,都是要用新编写的教材的。对孩子们而言,他们不需要知道怎么用微元法推到出向心力,进而推算出万有引力,只需要知道万有引力存在,知道力是什么、质量是什么、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这些东西。”

    “可这些你要怎么教呢?”

    “言传。化学科目上,师兄师姊们已经接受了这些基础,如您一般,只需要一个恍然大悟和融会贯通,然后再作为先生教别人。一传七十二,七十二传五千一百八十四,如此而已。譬如他们所说的闽郡的工厂,送进去的是棉花,出来的是一模一样的棉布。教书先生,只是一份领工资的工作,和棉布厂的拉梭工并无区别,不再是如今这样收弟子的模式。我们党已经在闽郡兴建以这些基础为基础的师范学堂,直接培养接受力学、自然常识、动植物分类、化学微粒电学说种种基础的年轻人,让他们接受我们的世界观,然后批量地传递给更多的人。”

    木老先生惊道:“如此一来,那些年轻人岂不是在一些学科上,比起学宫的这些老家伙还要强?”

    陈健笑道:“不,只是在闽郡强,因为现在都城还没有全盘接受这样的基础啊。基础不同,学的再多在这里又有什么意义呢?欧洲也有大学堂,但他们的基础是神学,闽郡的那些年轻人一样也不会得到那里的认同啊。”

    “这就是你所谓的百家诸子之道?你要用闽郡学堂的道,罢黜其余的道?”

    “先生,这个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方法,认识世界的方法。辩证阴阳的、唯物质唯能量的方法我相信是正确的,但是结论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您非要说这是一种道,那我只能说这种道,是方法,而非不可更改的结论和圣人之言。”

    陈健想了一下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