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多甚至并不存在,以春秋的思维立于战国乱世,结局不会好看。
等到琉球北部的那些萨摩藩的士兵基本被肃清后,尚宁王这边也准备好了前往明朝的贡使,准备搭乘陈健的船去福建。
但在离开琉球返回福建之前,有三艘舰队的船只脱离了舰队,满载着粮食和淡水以及一些沿路购买的大量的象牙、香料、苏木等货物,从琉球继续向西,借助信风和洋流单独横跨太平洋。
这三艘船的船长和水手都很兴奋,因为陈健将共和国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荣耀让给了他们,他们的名字将会载入史册。
三艘船中,不仅仅有这些货物,还有这一年来翻译的《论语》等书籍,一同送回去。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陈健和随船的组织成员写的沿路见闻和需要存档登记的舰队内部组织的会议报告。
在报告中,随船的众人基本同意了建立反封建特权与共和国际的想法,并将亚洲事务的重要性用了三十多张纸明白地写了出来。
报告中希望组织内部讨论,如果同意的话,请调派大约二百名党内的成员和家属,随船来到望北城。
这二百人中,主要以农业、手工业工匠为主。
此外,报告中又说这里硫磺矿丰富,可能也有煤矿,所以希望能够派来一些专业的矿业人员,而且可能会有金银矿,所有也请派一些精通淘金、冶炼和探矿的人。
而且因为硫磺矿丰富的原因,希望能够订购三套完整的以硫磺为原料的硫酸生产设备和玻璃的生产设备,海上可能会有三分之一的耗损率,所以准备了多套。
同时希望能从内部控制的学堂和技工学校中派来二百名酸碱、制盐、铁匠、床工、测量之类的专业人员。
还要以陈健私人的名义,雇佣一千五百名愿意成为军事雇工的人员,以及采购的三千支燧发枪和一部分野战炮,尽快运送到这边。
同时,随船的人员也根据沿路的一些见闻,写了一些关于土地制度、资本流向、贸易、货币、各个途经国家的组织形态等问题的报告。
以及最重要的:随船组织的内部讨论的关于国内的一些建议,主要就是三方面。
在故土的活动,要注意方式方法。一方面要坚定地相信造成雇工越发困苦局面的根源不是因为机器而是因为机器属于谁,这一点不可动摇;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避免组织有政治目的的罢工和游行,此时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同业之内与工厂主和作坊主之间的合理的争取工资等目的的活动。如果涉足到政治目的的罢工和宣传活动,可能会遭到作坊主和旧阶层的联合绞杀。而如果将重心放在行业内与单独的作坊主和工厂主之间的斗争,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获得旧阶层的许可,不能因为是同盟而对这些作坊主和工厂主无限制无底线的退让妥协,同时这种手段也能获得雇工阶层的好感,从而方面建立组织。
而在大荒城的活动,也要注意生产资料稀缺性和归属问题变化带来的一些不安定因素。那里的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的价格必然紧俏,在对那里的原住民进行渗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