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 哪都一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动,如果弄到一些这种证书,有些事就要简单的多,也方便在殖民地内搞些活动。

    然而商人的回答却很坚决。

    “总督先生,您精通拉丁语吗?”

    “不。”

    “您会唱赞美诗吗?”

    “不。”

    “您能背诵圣经吗?”

    “不。”

    “所以,总督先生,这种事不是靠钱可以解决的。这是王室和教会特定颁发的,既要拥有酋长的血统,而且还要在圣马科斯大学的附属学堂学习,还要精通拉丁语,必须在出生的时候就要受洗……”

    一听这么麻烦,这已经不是钱能解决的事了,便没了兴趣,讨论了一些关于商品走私的事。

    等这名商人离开后,陈健又找了一些走私贩。

    除了谈生意,就是询问一些西班牙殖民地的细节和制度。

    每谈完一笔生意,陈健都会带一个附加条件,希望这些人可以在交易的时候携带一些西班牙的书籍。

    他对神学没有兴趣,要的书籍主要是一些西班牙的法律方面的,尤其是一些王室的法令、殖民地总督法令、通用法和徭役制度之类的东西。

    数日的交流,陈健也逐渐对西班牙的殖民地摸出了大概。

    西班牙人在南美的很多统治方法,是个有趣的演变过程,到处透着一些陈健熟悉的影子。

    在前期,在某些地方而非矿区。

    对于印第安人,西班牙人用的是类似西周初期的统治方法。

    西班牙国人拥有某片地区印第安人的“监护权”,称之为监护主。

    监护主类似于西周时期的封地贵族,他们拥有收缴贡赋的权利,同时治下的“野民”需要为监护主服徭役。

    某种程度上有些像是公田私田一样的井田制,监护主拥有的土地或是王室直辖、教会所属的土地,那些“野民”需要每年在这些公田上劳作时间。当然名义上监护主是没有土地所有权,但山高皇帝远并不会阻碍他们。

    只不过发展到现在,公田也不仅仅是田地。还有建筑、矿场等等,但是本质是一样的……几首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印第安西语歌谣,若用文言文翻译一下,活脱脱就是一首后农耕时代不同作物和劳作的《豳风、七月》。

    在文化输出类似于齐国当年在东夷上的政策。

    一方面,以城镇为中心,建立学堂,推行“雅语”。印第安本地的贵族子弟需要学习拉丁文和西班牙文化,因为这些贵族是掌握文化的那批人,只要把这些人变了,文化这东西也就断绝了。

    另一方面,也是将一些本土文化本地化。

    比如瓜达卢佩圣母,这不是玛利亚,而是以当地印第安人为原型弄出的新圣母,这种行为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火刑架的。

    推广圣经的时候,允许印第安人用他们习惯的方式礼拜祈祷。也有传教士为了让印第安人接受,讲最后晚餐故事的时候把餐桌上的东西变为了豚鼠、羊驼、龙舌兰酒或是扎茅酒……

    短短四十年时间,这种十分适合青铜时代的古典殖民制度的弊病开始显露出来,因为已经是后农耕时代了,井田加国野之别这一套过时了,但是文化同化上还是别有成效的,这一点值得学习。

    国野之别下,野民去耕“公田”,就要荒废自己的私田,自然心生不满。生产力已经进步到铁器牛耕时代了,这样弄是没前途的。

    于是西班牙的王室往前走了一步,集权上走到了类似于半虚爵食邑,掠夺方式上走到了后农耕时代和手工业时代初期。

    监护主仍旧管辖着那些“野民”,但是不再有征发劳役为他们经营“公田”的权利,而是只能收税。监护主成了食邑多少户的半虚爵贵族,而非原来的实权贵族,这相当于朝着中央集权走了一小步。

    土地制度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一开始的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