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帮忙照看一二,若有高山兄弟家解决不了的,拖他给我带个话,外公帮你们解决!”
安大爷这话就是客气了,真有什么事是邻居帮不了的,那也是带话给刘家人,断不会求到他这个亲家头上去。
刘大爷点头,情还是要承的,谢了几句,该叮嘱的也叮嘱完了,刘大爷大手一挥,领着儿子孙子们回家了。
安家父子也同刘家一道出的城。
送走了大部队,李氏便对挽起袖子要帮她清理残局的大小姑子道,“先别忙活了,你们也出来一日,快些回去罢,免得对亲家那儿不好说。”
“大嫂放心罢,我公婆那儿可热心了,要不是他们年纪大了,都想自个儿过来帮忙了。出门前还千叮万嘱,一定要帮你们收拾完了才回去,我们家离得近,晚些回家也没关系。”
刘小姑也在旁边附和着。
她们的婆家都不是傻子,当年说亲的时候,刘延宁还只是个素有聪慧名声的孩子,除了那对读书人的身份向往到近乎风魔的安大爷,旁的人家,也只是当锦上添花,断不会因着刘延宁这个孩子而结亲。
大姑和小姑的婆家,是看中了刘家的风评,和她们本身的长相性子,才结这门亲的。
这么多年来,她们在婆家的表现,也让她们公婆还算满意,刘大姑作为长媳,待人接物都没得挑,她婆婆还没有老得干不动,却愿意把管家权给刘大姑,可见心里是极满意这个长媳的。
刘小姑嫁的是小儿子,没那么多责任和负担,本来轮不到公婆这么看重的,但她命好,一口气生了五个孩子,全都是儿子,小儿子对他们夫妻而言都算是老来得子了,对她公婆而言,那就更是宝贝疙瘩,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因着孙子们,两老对小儿媳妇也是越来越满意。
可以说,刘大姑和小姑,是凭着自身的努力,从而得到婆家认可的。
但也只是认可而已,早些年蒋氏对除李氏以外的儿媳妇,也都认可呢,却也没见着她对王氏林氏和安氏多宽容。
这段时间,因为安氏不遗余力的拉着娘家帮婆家,而她娘家人也的确热心又给力,帮了刘家不少忙,两家关系可谓是一日千里,蒋氏对安氏这个儿媳妇,才越来满。
这次他们进城来,蒋氏甚至越过了王氏林氏,把锁粮食油盐的钥匙,给了小儿媳妇安氏――别小看一个钥匙,蒋氏这个举动,证明了她对安氏的看好。
蒋氏现在霸道又强势,管着这个家不放,但她年纪到底大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管不动了,到时候这个重任,还得落在她们这些儿媳妇身上。李氏身为寡妇,又有出息的儿女,未必看得上刘家的管家权。而只要长媳不掌家,她们也就不用再讲究长幼有序了,无论是王氏还是安氏,谁管家都一样。
蒋氏在这个时候给安氏钥匙,说不定以后交给安氏的,就是管家权了。刘家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去年才大半年,就赚了几十俩银子,今年赚的只会更多,生意长期做下去,每年都有几十上百两的收入,这样的家谁不想管?
安氏尚且只是请娘家过来帮了些忙,便得到了这般的重视,刘大姑和刘小姑,娘家可是有个要考科举的侄子,这要是考中了,她们就是秀才的姑姑,身份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以往,刘大姑和刘小姑,作为村里丫头,能嫁到镇上去,还是靠近城里、生活富足的永宁镇,绝对是高嫁了,因为娘家离得远,身边没个帮衬,刚嫁过来的头几年,她们也不是没吃过苦头。
要是刘延宁考中了功名,境况就不一样了,他们泥腿子出身,能跟秀才家结亲,那是祖上积了德,是他们家高攀了这么亲事,要不是下手得快,放到如今,这亲事他们还攀不上呢。
刘家姑姑这婆家的心态,就跟挑挑拣拣,嫁了个勉强配得上自己的经济适用男的姑娘,结婚几年后,发现经济适用男忽然跟开了挂似的,发家致富成为人生赢家,秒变成金龟婿,姑娘还不得把金龟婿当成心肝宝贝了,谁来都别想抢走!
刘姑姑的婆家,也是这种发大运的感觉。这年头都讲究一荣皆荣,一损皆损,媳妇的娘家侄子成了秀才,身为姻亲的他们,身价地位也跟着上涨,至少和普通的泥腿子不一样。倘若是刘延宁再争气些,还能考个举人什么的回来,大小当个官老爷,他们的孙子,也就是刘延宁的表兄弟,跟着混也要发达的。
因此,刘大姑和刘小姑的公婆,现在对她们已经不仅仅是满意,更有巴结了,别说她们是进城来帮侄子搬家收拾的,就是她们想进城逛街,公婆都不可能拦着,说不定还要上赶着塞钱让她们逛得开心。
李氏自来通透,大小姑子的境况,她不会不清楚,早些年,两位小姑子连娘家都不大回呢,她知道她们的心性,断不会因为嫁到了镇上,就瞧不起在村里的娘家,不愿意回来。一年到头,就过年回娘家一趟,纵然是因为嫁的远不方便,想必也有婆家的态度在内。
自从前阵子,听到她儿子要参加科举以后,那头的态度就忽然变了,去年的中秋节,到今年的端午节,两个小姑子都没工夫回娘家,她们婆家还特特的托人带了拜节礼过来。今年他们在城里找房子,这两家虽然比不上四弟媳妇娘家热心,却也跟着忙前忙后的张罗了。
态度变得这么快,傻子都知道是为啥。
不过李氏腹诽的,也只是刘大姑和刘小姑婆家的态度,她对两个小姑子,甚至是小姑子的丈夫,都没什么不满的,他们也算是有心了,只是当人子女的,也没法违抗父母的意思。
再说退一万步讲,就算两个小姑子也像她们婆家一样,对自家的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