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邮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人越老,胆子越小。

    李和吃完饭,就出门去巷口找个路边剃头师傅,准备把头发剪了。

    太阳已经老高,已经是8点多了。

    剃头师傅也才四十多岁,一把推子,几把剪刀,一把椅子,一个小喷壶……

    已经有几个人蹲在旁边排队,都是巷口的老邻居,一起吹牛打屁:谁家买了进口的彩电,谁家涨了工资,谁家升了职,谁家孩子出息,谁家摆摊发了大财...

    诸如此类。

    总之谈到钱的时候,都是两眼放光。

    路口也有不少摆摊的,大部分是卖菜的,虽然被市管会撵着跑,但是还是乐此不疲。

    这个时候市管会相当于城管,但是管辖范围比城管大,不止管小贩占道经营,也管城市路灯,环境卫生。

    市管会一直都是小贩、个体户的天敌。

    至于电影里面演的警察、公安撵着的一般是票贩子和倒腾外汇券的,警察是不会管小贩、个体户的。

    70年代末说商业发展可能有点勉强,但是八十年代初就不一样了。

    第一批暴发户是实打实的活跃于八十年代初,许多人第一次尝到赚钱的滋味,什么样的政策都挡不住他们的脚步了,谁敢挡他们挣钱,他们就敢拼命。

    他们有农民,有待业青年,横冲直撞,这是商业的野蛮生长。

    只是有些人可能他们过于低调了吧,始终财不露白。

    像年广久这样明目张胆炫富的真没几个。

    以伊明山,鲁冠求,李书服这批人为代表。

    可能受限于眼界,学历,文化层次,这些人大部分都只是普通的中产阶级。

    闻名中外的“中国大妈”有一部分都是这个阶段发家的。

    八十年代中后期,最多的是国企干部,下岗职工,也纷纷投入商业大军中。

    万元户已经不算稀奇,百万富豪,千万富豪也是一大把抓。

    比如,任华为,王万达。。

    到九十年代前后,一批知识分子看到不识字的农民做生意都能手拿大哥大,出入桑塔纳。

    知识分子感叹,“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于是纷纷下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创业大军中。

    知识分子一直是话语权的代表,赚到钱以后,不满暴发户的称谓,纷纷给自己冠上了企业家的名头。

    到处谈企业家精神,又巧妙的运用了影响力,倒逼体制的改革。

    福布斯前50的,基本都是这批人,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