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你关闭了一个程序,它所占的内存不会在第一时间被收回。
好比当虚拟机在运行某一个大型程序时,如果它同时又需要强制回收其它程序占用的内存,这个时候若手机本身的硬件水平跟不上,则可能造成Android根本无力回收那些被占用的内存,最终造成手机出现卡顿,甚至死机。
最后一点,就是各个厂商对自身Android系统的优化做得不够到位。
因为Android是开源的,意味着各个手机厂商可以依据它为自己的手机开发独立操作系统,但往往无论是手机厂商开发的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厂商开发的APP,优化的水平都没有达到Android软件的设计规定。结果导致程序越来越臃肿,为回收内存雪上加霜。
当然,除了系统机制造成的用户体验不佳外,系统响应优先级的差异也是造成用户更亲睐iOS的主要原因。
在iOS系统中,它的响应优先顺序分别为Touch、Media、Service、Core四个层级。
也就是说,当你在触碰屏幕的时候,iOS系统会最优先处理Touch这个层级的程序,也就是屏幕显示!然后才是Media(媒体)、Service(服务)以及Core(核心)层级。
安卓手机则不然,它优先处理的顺序是Application(应用)、Framework(基本框架)、Library(程序库)、Kernal(内核构架)。而与屏幕显示相关的程序在Library(程序库)中,当你点击屏幕之后,系统会先忙着激活应用、打开框架,第三步才会照顾到屏幕显示。
所以从视觉效果来看,从早期设计优先级别上Android已经落后于iOS了。
虽然以后的版本中,Android在拼命改进着,但追求流畅势必要对Android的整个生态作严格限制。
对庞大的Android终端来说得不偿失,而谷歌公司又不可能完全将已经积攒多年的Android军队打乱重来,所以目前来说,Android系统的优化更多的还是细节优化,很难有颠覆性的变革出现。
这就造成Android在用户的体验上将会长时间的落后于iOS。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iOS在周晨看来也不是十分完美。
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封闭!
不越狱的iOS有着诸多限制,而越狱后虽然提升了权限,但也伴随系统崩溃的危险。
实在难以做到两全其美。
当年乔布斯携iPhone横空出世,在那片诺基亚引领手机时代的荒漠中大放异彩,其智能手机的“智能”二字是当之无愧力压群雄的革命性亮点,iPhone的出现在当时只能用“惊艳”来形容。
但如今,随着手机市场的不断发展,操作系统、手机功能性,甚至机体外观都在不断趋同,iPhone的优势逐渐被弥补,各个厂商转而在硬件上展开竞争,很难再有当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