膛上也轻轻碰了碰,答应下来。
赵芸“记得”这个少年,里正家的长房嫡孙,叫蒋碧成。前几年和赵麟一起在村孰上学,两人挺合得来,算得上挚友。后来,夫子介绍赵麟到县城有名的私塾上学,蒋碧成也被他父亲接到平安州拜了关霞书院的山长为师,很少回村。
从祝夫子家出来,赵麒又带着赵麟和赵芸去了好些亲近的人家拜年。赵芸趁机把赵家的人际交往情况记在心里,哪些是交情深的,哪些是交情一般的,哪些是不用理会的。
蚌兰村是个大村子,几百来户人家,上千人口。赵家交际圈里的人家,交情深的竟然有二三十户,一般交情的更多。不过,赵芸发现,这些人家多是在赵家夫妇还在时,就走得很近的厚道人家。家境有的好,有的一般,但见到三人上门,脸上的笑容都很真诚。
赵芸因为年纪小,见人便扬着笑脸拜年问好,说一串新鲜的吉祥话,倒得了不少的压岁钱。一文两文,十文二十文都有。最多的,就是赵芸在里正家得的,一个一两的银裸子。
“这该是蒋老太太给孙子辈的准备的,今儿倒便宜了你。”赵麟见赵芸坐在桌前拆红包,随手拿起那颗银裸子上下抛了抛,冲她挤了挤眼。
“二哥,你该不是嫉妒,所以挤兑我?”赵芸挑眉,慢条斯理道。
“咳。”赵麟一口水呛在喉咙,动作慢一拍,银裸子便掉地上,咕噜噜的滚了两圈儿,“芸芸,你调皮了。”
“哪有?”赵芸翘了翘唇角,弯腰捡起银裸子,上下打量了两眼,便放了回去,“哥,里正家,很有钱?”
赵麟愣了下,随即笑,“要说富裕,在蚌兰村,方家是一等一的。里正家,算中等。”
‘算’中等?真是耐人寻味的措辞。
赵芸把桌上的散钱,包括那个银裸子和祝夫子给的荷包,全部推到赵麟面前,“散钱两百七十三文,银子三两,足够童试期间,大哥和二哥住宿的花费了。”
“不,这些钱你自己留着。”赵麟摇头,把钱推回去,“挖出来的银锭还有两个,碎银也有十来两,加上夫子接济的银子,足够撑到乡试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