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72章 未来可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这也是源于材料易得和便于加工。但是缺陷也是极为致命的,就是其的工作不稳定性,导致加工精度不足,无法对‘精密’零件进行加工及难以达到标准统一。

    金属机床的稳定性要远高于木质机床,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进行较为精密的加工。虽然知道好处多多,但制造出来确实不容易,这涉及到从冶金到加工等等多个方面。所以这个工作在军器坊成立之初就在进行,可以说是边研究边实践,逐步用金属零件替代木制零件。

    到如今科学院试制成功的金属机床已经是第三代了,当然即便如此也无法与现代即便已经报废的机床相提并论,不过赵昺相信有了这台母机,就可以制造出精度更高的机床,进而进行量产,完成设备的更新换代,这已经足以让他感到骄傲了。

    让赵昺最为兴奋的是科学院居然成功的造出了硝酸,且搞出了可以用于生产的工艺。大家都知道硝酸在工业中是必不可少的的一种原料,而在这个时代还是一种难以得到的东西,让他已经心心念念很久了。不过硝酸的生产也是来自于他一次在将作监的视察。

    在这个时代,每年宫中出于自用和赏赐的需要,都要制造大量的金银器,而这也是将作监的主要工作之一。当然虽然有些器具号称金器,但并非是纯金的,其实只是鎏金的。他十分好奇在古代社会工匠是如何做到的,而那天恰好见到了整个工艺过程。

    古代的镀金工艺利用的原理:系将金熔于水银之中,形成金泥,涂于铜或银器表面,加温,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于器表,谓之鎏金,近代称为“火镀金”。这是古代最精湛的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赵昺观看时发现其工艺流程大体分数个步骤:首先是做“金棍”,将铜棍前端锤扁,略翘起。打磨光滑,抹上热酸梅汤后沾满水银,晾干;其次是煞金:将黄金碎片放入水银之中,加热熔解;随之倒入冷水之中,形成浓稠的黄金和水银的混合物―金泥。

    再一步是抹金:用“金棍”沾起金泥,再沾一种混合液将其涂在铜器上,用细漆刷沾着神秘的溶液把金泥刷匀。其后就是开金,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在扁形铁丝笼内,用金属棍挑着围着抹金的地方烘烤,让水银蒸发,使黄金紧贴器物表面。最后再用玛瑙或玉石做压子,在镀金面上反复磨压,以使镀金光亮耐久。

    让赵昺最感兴趣的就是涂抹在金棍上的神秘溶液,他制度在电镀前要将器件充分除锈和除油,以便是电镀件表面光洁,而现代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酸浸泡。他由此及彼,试着用工匠调配的神秘溶液滴在木材上时,出现了明显的腐蚀效果,再询问工匠这种溶液是由盐和矾等物质混合而成时,立刻意识到这可能就是‘硝酸’……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