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何处的军兵最为善战,可以说的千古以来争论最多的话题,就如同现代经常讨论的那个省的人打架最厉害一样,甚至还有人专门整出了个排名榜。但最后往往都是以争论收场,因为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各个地方都曾出现过勇猛善战之军,谁也说服不了谁!
“物吾以为畲兵和淮兵为何善战?”赵昺想了想反问道。
“畲族长于荒蛮之地,民风彪悍,勇悍好斗;淮兵多处于两淮,而自我朝南渡以来,先后与金、蒙在此隔江对峙,征伐百余年,自然百姓尚武!”陈昌时言道。
“物吾所言有些道理,却非根本。想那战国时的秦之锐士、魏之武卒、齐之技击、赵之边骑都是一时之劲旅。此外汉末三国之以青州兵为主的曹魏虎豹骑、蜀汉以益州军为主的陷阵营,袁绍以河北兵为主的大戟士也是无敌之存在;而后尚有东晋以江东人为主力的北府兵、隋之燕云十八骑、唐太宗的玄甲军等;而我朝也非没有劲旅,太祖之来自各地精选之兵的御龙班直、岳武穆以河南、河北兵为主力背嵬军及西军皆称雄一时!”赵昺咂了口酒言道。
“陛下之言是意指一军强弱,并非是由地域决定,那又与何有关呢?”陈昌时听了觉得皇帝之言似有道理,但仍是不解,施礼请教道。
“军之强弱,与诸多因素有关,但主要的无外乎是兵制、训练水平、武器装备和国之财力有关,且也受彼时的天下大势、国之政局等影响。”赵昺略一思索道,“这也好比这桌上的蛤蜊,在江浙沿海地区也不过是寻常海味,可到北地却是价值千钱,可这区别只是因为蛤蜊易腐败,难以长途贩运之故!”
“陛下之喻虽形象,但吾还是难以苟同。世人常言江浙之民风不古,精于算计,却性情懦弱,不能为兵,因此江淮失守后才导致江南不保!”陈任翁的长子陈礼时言道
而南北蛤蜊之说也是源于仁宗皇帝与蛤蜊的一个轶闻:“仁宗每私宴,十方分献熟食,是岁秋初,蛤蜊初至都,或以为献,仁宗问曰安得已有此邪,其价几何,曰每枚千钱,一献凡二十八枚,上不乐曰:“我常戒尔辈勿为侈靡,今一下箸,费二十八千,吾不堪也,遂不食。”
因为拒吃蒸蛤蜊,仁宗成就了节俭的名声,但仁宗也许还是内心纠结了好一阵。当然这也不能怪北方人不识货,在那时能吃上蛤蜊的人都应该有资格说自己是土豪,因此使得开封的皇帝都不由的吐槽这玩意实在价格太昂贵了。
“嗯,问的好!之所以会出现某个时代强兵出自一域,与彼时军制是大有关系的。”赵昺点点头道,“众所周知,在我朝以前的历朝历代主要以征发义务兵为主,丁壮男子平时务农,战时拿起武器,奔赴战场。这也便导致青壮不能过长时间地立刻自己的田地,不然国家就有灾荒的危险。可无法脱产意味着无法保证固定的训练量,在当时却只有极少数精锐才有可能办到。”
“如此一来便对士兵本身的素质提出了要求,若是某地民风尚武,他们本身就是弓马娴熟之人,且乡村闭塞,同乡之间很容易结成一个小共同体,他们间本有默契,就能减少了磨合时间。而汉时又在各个郡县建立了庞大的武备库,只需要等征召兵们一到,他们拿起武器穿上甲胄,立刻就能执行作战任务。这亦是之前的前秦无法做到的,得以使汉军能封狼居胥的根本原因。”
“另外汉代采取经济单向流通的政策,导致天下财富大量集中于西北近畿,准确地说就是关中地区。这就让关中地区的小共同体们有着较其他地区更为丰厚的资源配置,进一步让汉代关中部队也较其他地区更为善战。凭借着他们,汉朝建都长安后,国都从未失陷于外族,哪怕是匈奴人也仅仅是在叛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