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是一种不小的进步。据考早在南北朝便已经出现,但是没有依据可以证明。但可以明确的是唐代李皋对车船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制造的车船用人力踏动快速前进,到了宋代车船却盛极一时。
中国古车船仅作军用,而且只有在南宋时,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和推广。车船以使用转轮数量为标准分级,一组两个转轮称为一车,当时的车船从一车直至二十多车甚至三十多车。车数越多,船体一般也越大。许多车船轮桨并用,在内河湖泊可以完全不靠风力而达到很高速度,并发展出了许多新船型。
据赵昺所知,大型车船长二、三十丈,吃水一丈左右,可容纳七、八百人;中型车船一般承载二、三百人。车船更有两车、四车、五车以及二十余车等多种。南宋后来逐渐发展小型车船。宋孝宗时,建康府制造种一车十二桨四百料战船,合今二十二吨左右。
鄂州也曾造八车船五艘,因重滞不堪行使,便另外改造七车、六车、五车共五只。江西路造马船一百只,暗置女头、轮、桨,使可折卸,这种可随时装拆的船只在技术上也是进步。宋宁宗时,还造过一种铁壁铧觜船,承重四百料,两边各安车二座并桨三枝,船身通长九丈二尺,可装载士兵七十人,踏驾兵、梢二十人。
而宋代的战船也曾多次用于实战。杨么农民起义军在洞庭湖同官军展开激烈水战,使用的主要战船便是车船。其车船采用楼船船型,船体很大,长达三十六丈,可容战士千余人。用转轮二十二到二十四组,不过这种大型车船只适用于广阔水面,因而使用的并不普遍,主要使用的还是八、九车以下的中小型车船。
宋军车船发挥出威力是在绍兴三十一年的采石之战中,席卷淮南的完颜亮金军饮马大江,准备南渡,却遭“迅驶如飞”的宋军车船堵载,以失败告终。战后官府统计征发的民间踏车夫就有六千人之多。对元作战也使用过车船,在襄阳之役,宋将张顺和张贵驾船救援襄阳,又以轮船出城顺流突战,但是均遭失败。
“不见其车,但见船行如龙!”这是车船最大的特征,赵昺看过敌船的船舷,确实有一道凸起的框状结构,应该就是弦外的护车板,其作用类似于现代坦克的侧裙板,用于保护外露的明轮桨叶。
因为车船无论是在水上航行、交战时,防止敌军攻击明轮桨叶,还是停船靠岸时,都需要保护桨叶不受敌船或水寨码头河岸等的撞击。而船体吃水线以上的桨叶隐藏于裙板之内,吃水线以下的明轮桨叶则被浪花所盖,一样也看不见,便给人与只见船行,不见帆桨的奇观。
车船速度快,进退自如,但是同样有利有弊,具有两个难以克服的缺点,一是不能在浅水中航行,二是不能入海。这也是赵昺当初在选择战船时,将车船排出在外的原因。另外他刚刚发现车船在转弯时不像传说中那么神奇,能以极小的转弯半径完成掉头,而是要放慢速度,做大弧度的机动才能完成,且船愈大愈显得笨拙。
“陛下,咱们的龙船出动了!”郑永看小皇帝出神儿,悄声提醒道。
“董统制是想以快打快!”赵昺听了将目光再次转到战场上,看看形势言道。
只见元军前锋以两艘二十组明轮车船为首,十余艘十组明轮的中型车船为基干,四十多艘四组八轮的‘飞虎战船’为主力的车船战队,他们向南快速机动,试图迂回到宋军船队的左翼进行包抄,然后凭借数量上的优势进行合围。
面对快速突进的敌船,董义成显然也意识到敌人的企图,但是面对速度很快的敌船,调集炮船拦截已经来不及,另外宋军装备的多是吃水深的海船,以利于在海中行驶。而敌军的车船虽然也吃水较深,却是平底沙船的构造,比之自己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