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跟前的骑兵注意柄一定要足够长。还要有一排用短刀的士兵,猛砍敌人的马腿。
这三排士兵要紧密配合,根据情况决定谁在前,谁在后,灵活变换。这是第一到防线,后面好要有第二道防线,一方面可以防止第一道防线的士兵后退,逼迫其死战,另一方面可以在第一道防线的士兵扛不住是及时顶上去。在最里面,要有弓弩手不断的放弩射箭,杀伤敌人。
一般来说,中原步兵都会配属少量的骑兵作战,那么这些骑兵放在在那里呢?第一种方法是放在两翼,我们知道敌人骑兵总是试着从两翼包抄,这些骑兵可以掩护两翼,缺点是由于一开始就处于和敌人接战状态,很可能在需要骑兵出击时影响战斗力。
经过一番苦战,敌人的的锐气已经埙失殆尽,如果自己的骑兵也比较强大,可以从两翼包抄上去,围歼敌人。如果骑兵较弱,可应用步兵阵势向前推进,一般对方的骑兵根本顶不住,就会后退,这时候可以让两翼的骑兵冲上去。所谓兵败如山倒,我方少量的骑兵也能冲垮敌人大量的骑兵,但也就打成击溃战了。
如果我方的侧翼靠着江河湖泊特殊地形,也可以只把骑兵部署在另一侧,除了前面说的作用外,还可以选择时机把敌人赶向不利地形。还有最危险的一招,就是把骑兵围在中间,坏处很明显,非常容易被敌人包围,好处就是可以在敌人疲惫骑兵作为生力军突然杀出。但时机一定要掌握好,确定是敌人真的疲惫了,不然步兵阵线上打开缺口,自家骑兵没冲出去,敌人骑兵倒冲进来了,就麻烦了。
所以以步对骑,只要步兵不慌乱,保持严整的队形,骑兵根本拿你没办法,历史上也确实如此,比如匈奴对李陵,也是李陵箭矢耗尽后才成功的,而且匈奴伤亡远大于汉兵。孟珙对蒙古,从来没有吃过大亏。从上面可以看出,除了勇敢的精神,步兵由于需要严密配合,对训练要求比较高,对指挥官的协调能力要求也比较高。
赵昺几经思考想清楚了要想彻底战胜草原骑兵,很重要的就是运用一定的谋略抓住对手,而他也发现蒙军在战略上擅于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法,其最常使用的作战方式是在轻骑兵的掩护下,将部队排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纵队,以一条很宽的阵地线向前推进,各主要部队间由传达室令兵传送消息。
蒙军当第一纵队遇到敌人主力时,该纵队便根据情况或停止前进或稍向后退,其它各部队仍旧继续前进,占领敌人侧面和背后的地区。这样往往会迫使对手后退以保护其交通线,蒙军则趁机逼近敌人,并使之在后退时变得一片混乱,最后将敌人完全包围关彻底歼灭。而当发现非主力敌军后,附近所有的部队均以此为目标实施突击。
与此同时有关敌人的位置、兵力、运动方向等全部情报都被迅速送往总指挥部,随后再转给各野战分队。如果敌人不多,则由靠得最近的指挥官立即率部迎战;若是敌军规模太大,凭借附近的兵力无法马上吃掉,那么蒙军主力便在骑兵掩护部队的后面迅速集结,然后高速前进,在敌人还来不及集结兵力的时候就将其分别击溃!
赵昺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总结,发现蒙军的战略竟然与现代战争中使用的战略、战术相暗合,说起来也很简单:诱敌深入,以大穿插和大迂回包围敌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听着是不是很熟悉,他也不由的暗自发笑,这是对前人的继承,还是后人的发展呢?饶了一大圈自己又绕回来了。
不过赵昺也算明白了,这就跟原理和定律一样,无论发展到什么时候,无外乎都在围着这么点道理再转,关键是你要因时应是,灵活运用,懂得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