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域,这可以限制元军骑兵的机动能力,而自己则可以依靠水军的优势快速集结部队,将敌军围在预设阵地。但是赵昺清楚线性战术在防御上作用凸显,但是进攻能力欠缺,结果就是围住了却吃不掉,或是会付出自己不能承受的代价,甚至有被敌军反包围的危险,迫使他们不得不撤围。
赵昺明白战略的实施是由众多的战役和战斗组成的,一次战斗的失败可能不会使战略受到影响,但是多次失败就完蛋了。他苦思良久忽然茅塞顿开有了主意,线性战术在欧洲大陆风行一时,但法国人却对线性战术做了改进,而原因就是他们太热情了,实在受不了这种拘束,便研究出‘纵队’突击战术。
所谓纵队,也就是将以前呈横向排列的线形分队改为改为纵深排列。由于正面小,所以在并不精确的火枪横队以及火炮面前伤亡较小。纵队的机动性非常强,可以使大量的士兵以密集阵型快速的接近敌人,并且纵队调动部队更加方便快捷。而相比之下横队机动性极慢,因为他需要顾及整条阵线的连贯性,不能出现断裂,因为断裂处会成为对手的主要突击对象,连绵的阵线一旦被突破某一点则往往会引起整条阵线的崩溃,
所以横队越接近敌军,反倒速度越慢,越要保持阵线的连续与完整,但是缓慢移动的目标是最好的靶子,可随着对方射击命中率不断地提高,以及射速火力密度的增加,缓慢移动的横队并不再适合所有的战场环境了,只能用于防御。而相反纵队由于各个队伍之间是独立的,几乎不需要顾及相邻纵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接近敌军阵线,减少部队在火力下暴露的时间,从而降低了部队的伤亡。
且与横队相比,纵阵的地形适应能力很强,尤其在在多山的地形上。纵队也可以很容易地变换成种类不同的队形,尤其是可以由行军纵队不需改变队形直接以纵队发起攻击,从行军转为进攻几乎不需要时间来转换队形,这十分有利于突然爆发的遭遇战。
进攻纵阵可以排成多层。先头纵阵会散为散兵线把战斗打响,与炮兵一起给予排列成横队的敌人以重大杀伤,如果敌人阵线松动,后续纵队会选择敌人阵线薄弱处直接以纵队队形发起冲击。如果前方的散兵与敌交火占不了便宜,那么后续纵队则会展开成横队对已经饱受炮火和散兵折磨的敌军横队用齐射的方式继续进行震撼性打击。
不过纵队进攻同样也有缺陷,相对于横队基本训练需要半年,三到五年才能训练出一个精锐老兵来说,纵队对士兵的训练程度也较低。由于纵队的正面小,发挥的火力有限,所以纵队必须要依靠炮兵来掩护纵队接敌,在接近到敌人到威胁距离上,纵队的前端会由于训练不足,便因为胆怯自然散开成为散兵集群,这样反而能通过散兵和炮兵动摇敌军阵线。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那些普通群众产生的军队往往只经过数星期的纵队发起突击战术训练,即投入实战了。当然如此也是跟当时法国社会环境有关,法国大革命初期,由于旧军官大量叛逃,军队中增加了大量的义勇军和武装民众,虽然士气高昂,但是没有经过足够的训练,纪律性涣散,原地不动防御时尚能结成传统的三列横队,进攻时则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横队作战。
没办法指挥官们只好增加散兵的规模,甚至有时整营的士兵都放羊成了“散兵”。随着法军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队形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通常会把营级规模纵队跟在散兵线后面给予支持,这种战术当时收效很好。因此赵昺想着在演习中让各部转而演练,并检验效果如何,时间上还是来得及的。若是可行,那么不仅可以增加一种战术,还可以解决在复杂地形上进攻的问题,进而使自己的战略得以实施……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www.80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