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八十户,一户平均六人,所以一里大约四五百人,有里正一人,类似于现代的街道办主任,十里一亭,有一个亭长,相当于现代的乡长,汉朝的创始人刘邦就是亭长出身。
一个亭大概四五千人,而现在这边的村子有一万多人,相当于两个亭那么大,不过依旧可以称之为一个亭,也就是乡镇规模。
为什么这个村子可以一口气吞下近万流民?因为过去十年,村子里一直在种植非常高产的农作物,比如红薯、玉米、土豆。
这些农作物产量是当今农作物的十倍以上,所以一个千多人的村子,本来就种出了以前十倍的产量,储存了十几年吃不完的粮食,吸纳八倍于己的流民,完全不在话下。
不过食物好解决,最大的问题是房屋。这些流民暂时只能住在简易的棚子里,但当地名望很高的一个乡绅却出资让他们修建房屋,修桥铺路,每天干活都可以拿到工钱,有了这些工钱,就可以在村子里购买生活用品,改善生活。
而这位乡绅也答应他们,等房屋建成之后,他们都可以住进去,甚至还会给他们土地和种子,让他们有粮食养活自己,但他们每年都要拿出其中一成的粮食还房贷,只要连还二十年,这套房子就彻底归他们自己所有。
这完全就是白送,流民从没见过这种大善人,每天干活十分卖力,只希望自己能尽快报答乡绅的恩情。
这位乡绅自然就是左小右。这些年,左小右因为名望太高,让当地的县令都不敢打他主意,再加上左小右经常给县令送好处,这才让村民们没有受到剥削。
说的直白一点,现在这个村子的掌权者就是左小右,县令都管不到。所以左小右才敢大着胆子一口气吞了九千多流民。有了这些流民,左小右增加名望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越来越高,哪怕两年后黄巾之乱席卷河北,也能保证这里成为一方乐土。
因为这些流民受雇干活,让这里多了许多人气,附近的一些流动小商贩也会挑着扁担跑到这里来卖东西,让这里渐渐变成了一个集贸之地。
就在这年的九月份,一个红脸大汉推着小推车前来卖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