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一章 密室藏品(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不过还好,幸亏没便宜了那个败家子,我来的太及时了。”

    又对被他惊醒的张沐说道:“小沐姐,这宋代的瓷器以五大名窑为最,分别是汝、钧、官、哥、定这五个窑口,而这五大名窑又以汝窑为首,不过也有不少人推崇钧窑为五大名窑之首,我个人认为汝瓷要高于钧瓷一些。不过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这一说法我还有些不大认同,最少还有一个柴窑在它们前面,就目前所知的来看,柴窑才是真正的单色釉最高水准。可惜的是五大名窑存世量太少,基本上都被收藏在少数的博物馆,民间基本是一瓷难求,所以现在的古玩市场上都是以明清官窑的瓷器为主流。”

    “小沐姐,这对玉壶春瓶就是钧窑的精品了,钧窑瓷器是两次烧成的,素烧出窑后施釉彩,回炉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釉色青中带红,有如晚霞悬空,有‘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赞誉。这是因为钧窑瓷器在釉中加入了铜,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烧制过程中,釉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是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而钧窑的‘铜红釉’也是瓷器历史上的一大创举。”

    张辰放下手里的一对瓶子,又拿起一只花盆,说道:“钧窑烧制的最好的不是这些瓶瓶罐罐,而是花盆,当时因为给花石纲进贡,所以在烧制花盆上面有很深的功底,我手里这只就是钧窑花盆的代表之作了,因为窑变的原因,钧瓷没有任何两件是完全相同的,早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由于钧窑瓷是两次烧制,上釉又特别厚生的原因,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会发生干裂,接着又在高温阶段有粘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就造成了这种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这就叫做蚯蚓走泥纹,这也是钧瓷的一个重要特征。”

    张沐听的很认真,还不时的会问一些问题,虽然问的很不专业,但是这种学习的态度让还是张辰认可的,笑道:“鉴于张沐同学的优良学习态度,我决定奖励你一件……奖励什么待会儿再说,我们先看这只出戟尊。”

    这件出戟尊是一件官窑瓷,张辰看了看说道:“所谓官窑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官府开办或者指定的窑口,历朝历代都有这种窑口;另一种就是特指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东京汴梁城附近设立,专烧宫廷用瓷器的窑场,也就是所谓的北宋官窑。我们常说的五大名窑里的官窑就是后者,为了容易区分,我们也把这类瓷器叫做‘官瓷’。官瓷胎体釉层普遍肥厚,釉色多为淡青色,莹润温雅,也有粉青、大绿等釉色,釉面开片比较大,以素面瓷器、凸凹直棱或弦纹为装饰。又因为选用的瓷土含铁量特别高,所以胎骨颜色泛黑紫,成品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而底足露胎,又叫‘铁足’,这紫口铁足也是官瓷的一大特征。而作为皇家专用品,必然相当的挑剔,每每出炉时,宫里的太监便来检查,只要发现有一点瑕疵的就全部摔碎,剩下的精品才可呈到皇宫里,供皇室使用,所以官瓷的存世量也是极少的。”

    接下来,张辰陆续给张沐普及了一下哥窑和定窑这两大名窑的基础知识,又讲了一下宋代比较有名的民窑磁州窑和耀州窑的基础知识。讲完以后,张辰看了下表,已经快要十二点了,就让张沐和宁琳琅先去吃饭,给他带回来一点就好了。

    两人走后,张辰对这件密室里的物品进行了一下清点。整间密室共藏有陶瓷器四百六十件,青铜器七十一件,景泰蓝五十五件。这其中包括了夏朝青铜器三件,商朝青铜器十六件,西周青铜器二十三件,春秋战国青铜器十四件,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十五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