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在国内出来得很早,几乎是在国内的网络技术开始蔓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萌芽。
最早的榕树下,是更偏向于文艺的创作网站。
后来随着天地等一大批站从实体转移到电子平台之后,整个网文的框架才算是正式搭建成功。
不过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肯主动去接纳这个新生的事物,一方面是由于网文本身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也是起源于利益的冲突。
所以这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谁碰谁死。
现在看到林涛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大有一副把这个烫手山芋抓在自己手里的姿态,自然有人乐得看热闹。
当然,期待的人更多。
“学姐,我们是不是要重新找个地方啊,现在报名的人已经快超过500个了,而且还有不少人没报名呢。”
东大有一栋8层高的建筑叫“明思楼”,这栋建筑是上个世界二十年代民国时期由当时一位著名的学者捐赠建立的。
当时的东海大学并不叫现在这个名字,但是这栋楼从建立之初就叫明思楼,一直沿用到现在。
明思楼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作为东海大学的团委办公楼使用,校内包括作协在内的几十个社团都驻扎在这栋楼内。
因为建筑的年份较早,而且当初建立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后来的发展趋势,所以明思楼内部尽管有3个会议室,但是面积都不大,最大的是位于一楼,经过改造后成型的多功能报告厅,但是这个报告厅的面积并不是很大,容纳300来个人可能已经是极限了。
所以司孟语有些苦恼。
别看东大建筑林立,但是在庞大的师生数量面前,资源还是缺乏得厉害。
而且现在报名人数已经突破500人了,按照这个趋势,离下午讲座正式开始还有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最后报名的人极有可能会超过1000人。
能够容纳得下上千人的会议室可并不多。
“这么多人?”
“孟语姐,其实我觉得我们可以跟学校借一个会场,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借不到,但是如果是林涛的讲座的话,那就不一定了。
我们可以跟校办沟通一下,他们出场地,我们出人一起搞这个活动,说不定还能上学校的头条新闻。”
说话的女孩子是作协的一个干事,也是司孟语的学妹,小姑娘脑子挺好使得,这个主意的确不错。
“我试试。”
司孟语随即马上就跟校办联系了一下,果然,对方一听是林涛举办讲座,一口就答应下来,过了不到5分钟就回电话过来。
挂断电话。
司孟语抿着嘴唇不说话,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孟语姐,怎么样?”
“行了,你去把通知和网站上的地点修改一下,讲座地点改到学校大礼堂二楼多功能会议中心,另外让他们马上把消息扩散出去,我去联系一下林涛那边。”
司孟语说完就出去继续打电话。
但是身后很快就传来一阵欢呼声。
“太给力了!”
“还是林涛的面子大,说给就给,而且还是多功能会议中心。”
“哎,真是同人不同命啊!我记得上次咱借1楼的报告厅都借不到,软磨硬泡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