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2-24
在将粮草押送回大营后,赵信便向主父告了个假溜了出来。这些日子来都是在马背上和帐篷中度过的,依照赵信的性子早就被憋坏了,这次难得告假出来更是如鱼入水。
马邑虽然是边地小城,却是华夏和胡人两种截然不同闻名的交汇地。狭小拥挤的市集上,既有从草原南下吆喝叫卖皮毛马匹的胡人,也有从内地北上兜售铁器兵器的赵人。赵国素来对这种民间的私下交易不闻不问,任由赵人与胡人自由通商,而不是像秦国和燕国那样严格封锁铁器和兵甲的贩卖。
赵国这种对待胡人包容的心态不但让赵国在贸易中大挣一比,同时也彰显出了赵国的大国心态。按照赵雍的想法:赵国根本不用担心胡人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反而非常乐于见此,这样才能让胡人们对赵国生出亲近感,心甘情愿的融入到赵人的血脉之中。
赵国的开放心态也让北地呈现出一幕奇怪的景象,一面赵国和楼烦林胡之间剑拔弩张,一面双方之间的商贾却是来往频繁、互通有无。对待这些商贾,双方都默契的选择了大开方便,即便是交战的时候,也绝少有对这些商队攻击的事情发生。
赵信在集市逛了半天,兴致倒是颇高,直到天色渐黑这才想起了和廉颇有约,便按照廉颇告诉他的位子一路找去。
廉颇的家并不难找,问了几个人后赵信便已经寻到。寻思着是第一次登门,所以赵信在集市上胡乱买了些礼物提上门。
廉颇职为校尉,在赵军中也算的上中级军官,俸禄不薄,但宅子却并不宽敞,仅仅是一个小院落而已。赵信问过路人后,才确定这是廉颇的家,伸手重重的拍了拍门。
不多一会儿,木门便打了开来,一个十余岁的少年从门后探出了脑袋来,见赵信的模样一愣,狐疑道;“你找谁?”
赵信见那男孩看上去比自己小上一两岁的样子,浓眉大眼,眉目之间像极了廉颇,猜到了定是廉颇的儿子。便背着手笑眯眯的说道;“这位想必是廉世侄吧,我是你父亲的故交,你喊我赵叔叔就可以了。”
那少年先是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小脸绷紧怒道;“你……你有病呀,谁是你世侄,你再不滚开小心我打你。”
说完撩起袖子亮了亮拳头,想要唬住赵信,小小年纪看上去倒是孔武有力。
赵信自然不怕,只是笑嘻嘻的堵在门口,忽然高声喊道;“廉大哥,小弟赵信前来赴约。”
少年闻言略一迟疑,止住了拳头,瞪大着眼睛看着赵信,一副将信将疑的样子。这时屋内传来了廉颇爽朗的大笑声,“原来是赵贤弟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