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68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苦头了,怎能不记在心里。

    林如海想到自己已经四十几岁了,虽没到致仕的地步,但是做了这么多年盐政,也该换个职缺行事了,总不能永远留在扬州,他还想给黛玉好好挑一门亲事呢。

    林睿听说林如海之意,倒是意外之喜,连忙满口答应了。

    俞恒知道林睿也要进京,亦是十分喜悦。

    黛玉和林智却是很不欢喜,一家人哪能住在南北两地呢?贾敏亦是担忧,林睿今年十七岁,再过一二年就该娶亲了,在京城可怎么好?

    林如海笑道:“曾家公子要考试,曾家也要回山东,到时在京城成亲。”

    贾敏听了,只得作罢。

    贾敏没想到这才不到一年,宣康帝就退了位,太子登基,林如海进京,她忙着收拾礼物时,为难地道:“老爷进京恭贺,这礼怎么备?五月就是万寿节,这礼是和太上皇的万寿节礼一样呢?还是少几分?”一样不行,少了也不行,万寿节礼皆有定例,万万不能失礼。

    林如海不以为然地道:“这有什么为难的?先比着太上皇的万寿节礼进献,毕竟也是当今圣上,等到年下太上皇的万寿节时,再额外添几件东西。再说了,这回进京,不能只孝敬圣上,孝敬太上皇的现今就多几件。”

    贾敏依言收拾,叹了一口气,道:“旧年忙了半年,今年老爷又得几个月不回。”

    林如海却道:“这样也好,比起从前不知道如何是好来说,当今圣上登基,咱们也好放心好些,只管尽忠职守即可。”

    贾敏一想也是,新帝不定,总容易徒惹是非。

    新帝二月登基,他们二月底得到消息,立即启程,三月下旬便抵达京城了,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北静王水溶和北静太妃母子,浩浩荡荡,不消多言。

    贾母得知,又惊又喜,自从新帝登基后她便动了许多心思,一面命贾赦和贾政打听林如海父子的动静,一面等着他们登门拜见,又私命王夫人道:“从前银子用了那么许多,再拿钱去替元丫头打点,难道她要留在上阳宫不成?”

    谁都知道新帝看重林如海,将来前程只有往上走的,全然不必担心往下流。

    王夫人心中何尝不知这个道理,这么些年来,她何曾在贾母跟前露出对贾敏的嫉妒之意羡慕之心?不就是指望贾敏家替元春谋划?听了贾母的话,连忙答应。

    贾母叹道:“说来元丫头年纪不小了,若没有人替咱们说话,怕是极难呢!”

    王夫人心里一酸,算算年纪,按虚岁的话,元春都二十三岁了,道:“可惜姑太太不在京城里,不然,倒好些,横竖后宫明年是要选新人进宫的,有咱们自己人,总比外人强些。”

    贾敏的性子贾母深知,她在林家二十几年,早和娘家有些不同了,又有了自己的儿女,离京十几年,行事颇有林家之风,哪能答应自己家所求的那些事。但是贾母极疼贾敏,看了王夫人一眼,道:“你也别怨敏儿,这些事毕竟不好开口。再说,元丫头回京后不是捎了书信回来,她自己都不好张嘴,何况敏儿,又不在京城。”

    见贾敏即使离京十几年,仍被贾母记挂着,王夫人心中一阵叹息,又道:“老太太说得极是。只是咱们有银子,怎么打点宫里呢?元丫头现今在名分上到底是太上皇的人,不得太上皇和皇太后开口,如何过去?”

    贾母微一沉吟,道:“托谁说动皇太后才好。”

    王夫人道:“我也是这么说呢,老太太心中可有人选?”

    贾母淡淡地道:“我多年不管事了,外面都是你打点的,我哪里有什么人选?不过元丫头的年纪实在是不能再蹉跎了,你竟是多费些心思罢。”

    王夫人听了,只得答应。

    却说林如海一进京城,当即进宫请安,先见宣康帝,后拜新帝。其实上辈子新帝登基时,林如海是没有进宫的,那时他本效忠与宣康帝,难免为新帝所忌,再者九皇子登基颇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未令各地外放官员进京。

    宣康帝退位后没有放下朝事,见到林如海,不觉一笑,道:“此后好生效忠皇帝。”

    林如海见他倒比从前豁达了些,忙躬身应是。

    宣康帝回想起自己退位后发生的种种,新帝依然孝顺非常,自己威势未减,不由得叹道:“朕并没有看错人,皇帝友爱兄弟,善待老臣,朕心甚慰。皇帝本就格外看重卿家的本事,卿家又是识趣的人,他必然会继续重用卿家。”

    林如海忙道:“太上皇和圣上看重微臣,微臣便是肝脑涂地,方能回报其万一。”

    宣康帝大笑,道:“虽然皇帝掌管天下,但是下面的事情都得你们用心办事,才能治理好江山社稷。你们一个明君,一个贤臣,令百姓安居乐业,朕便放心了。”

    又问道:“朕去岁南巡时,答应那些百姓的心愿,可都料理妥当了?”

    宣康帝停留在扬州不过两个月,后面的事情依然是林如海料理,林如海笑道:“早料理妥当了,想要良田瓦屋的都给了,想要金银绸缎的也给了,想要好官治理其县的,查明原先县令贪污受贿,亦已处置了,另外升了原先的县丞,倒是个难得的好官。”

    宣康帝摸着花白的长须,不住点头。

    宣康帝对林如海满意,而新帝最感激的莫过于林如海,待他给宣康帝请安后,闻得来拜自己,忙宣到跟前,亲自询问任上诸事,林如海细细禀明,问完公务,新帝又笑问其他事,道:“卿家舟车劳顿,多年才进京一趟,居所可收拾好了?”

    林如海见新帝虽已中年,但是意气风发,愈加威仪天成,身上也只穿着常服,果然和宣康帝相比,又是另一种形容,答道:“京中老宅常有人修缮,来时亦早送了消息进京,命人收拾好了,因此抵达京城时,便住在老宅中。”

    新帝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林如海又奉上礼物,新帝见了,愈加欢喜,命人送他出宫。

    林如海回到家中,闻得贾家几次三番打发人来,顾不得歇息,只得带着林睿投了帖子去贾家,然后登门拜见贾母并两位内兄,自是不必细说。

    林如海离开后,新帝出了一会子神,处理完公务,去和皇后一同用膳。

    他们夫妇相互扶持着里二十余年,情分非比寻常,至今只皇后一人得封,其余嫔妾尚未册封,皇后才见过俞老太太,见新帝过来,忙上前请安。

    新帝笑道:“听林卿家说,俞家老夫人和恒儿都回京了?”

    皇后扶着新帝坐下,命人倒茶,方点头道:“老太太今儿才进京,就来请安了。恒儿我却没见,外男无职,焉能进宫。圣上见过林大人了?这么些年,我那老祖母和我那兄弟多亏他们家照应,一路上也得了许多照料,我心里感激得很。”

    新帝道:“等到林大人家眷进京,你多赏赐些便是。”

    皇后自是答应不提。

    新帝初登基,交接之时,事务繁忙,除了皇后宫中,鲜少踏足后宫,皇后自是明白,压住了后宫诸嫔妾,让新帝没有后顾之忧,堪为贤后。后宫嫔妾都未得封,心里难免急躁了些,谁都明白谁越早得到册封,谁的地位越重。

    新帝不在意这些,这些年身边除了皇后,也就几个侍妾罢了,似门下孝敬的那些女子早都遣散许多年了,没有留下一个。

    这日去给宣康帝请安时,可巧皇太后也在,亦请了安。皇太后看着新帝的模样,暗暗叹息,自己儿子没有做皇帝的命,如今得了忠顺的封号,她如何不明白圣意?早嘱咐忠顺王爷几次了,宁可行事放荡些,别太显露锋芒,也别管朝上正事,免得被新帝忌惮。忠顺王爷见义忠亲王被软禁,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了,行事渐渐荒唐起来。

    看着新帝和宣康帝说话,皇太后看了看立在一旁的元春一眼,眸光轻轻一闪,听到父子二人说些家常闲话,而非朝事,她便开口道:“皇帝,你看贾女史如何?”

    新帝闻声,不觉一怔。他何等聪明,立时便明白皇太后的用意了,仔细打量皇太后身边的女官,二十余岁的年纪,面如满月,眼若清潭,翠羽之眉,白雪之肤,兼之宫妆华丽,气度雍容,确是难得一见的绝色美人。

    新帝和皇后虽然夫妻情深,但是说实话,论姿容才气,皇后确实不如元春。新帝如何不认得贾元春是谁,他早查得清清楚楚了,也知道贾家一干女儿都颇不凡。

    新帝看了皇太后一眼,这是想在自己身边安插人手,吹枕畔之风善待忠顺亲王?

    元春立在旁边,含羞带怯地低下了头。她想起了王夫人捎带进来的书信,也是皇太后意欲拉拢新帝,身边宫女和女官们都不及自己的才貌,自己才有出头的时候。当她明白皇太后的意思时,掩不住心头狂喜。新帝虽然年纪不轻了,却正当壮年,英明神武,自己有了这样的终身,比出了宫没有着落强上十几倍。因此,元春心中十分愿意。

    新帝淡淡一笑,故作不解,道:“不知皇太后此话是何意?”

    皇太后见他没有反对,笑道:“你如今忙着朝堂上的事情,身边也没个伺候的人,贾女史识文断字,自进宫来,管着后宫礼仪,又常帮我料理些文件东西,最是伶俐不过,不如你带了去使唤,我也尽了心。”皇太后心中一叹,不过元春的年纪确实大了些,比不得年轻娇嫩的,偏生自己身边能用的人不少,论及颜色本事却不如元春出色。

    宣康帝听了这一番话,仔细打量元春片刻,不觉想起贾代善的救命之恩,点头对新帝道:“皇太后是一番好意,你就莫要推辞了。”

    新帝眉头微微一皱,旋即舒展开来,正欲开口,忽然听说孝敬亲王求见,宣康帝忙命宣进来。孝敬亲王进来请了安,见皇太后依然问新帝的意思,不由得好奇心起,问明缘由后,顿时一笑,正色对新帝道:“正如父皇说的,确实是皇太后的好心好意。”

    作者有话要说:修改错别字,基本上半夜更新的错别字比较多,都是第二天才修改,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