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是个翡翠挂件,这个根本就不用上手,只拿眼一扫,就知道这百分百假的,先不说它看起来没有玉的灵动,就那死气沉沉的光就知道是玻璃没错。
第二件则是一套铜钱,简儿走上前去想要仔细看。这串铜钱是用一根红绳串起,一共五枚,而且看上去十分古朴,甚至连系着的红绳都带着一种怀旧的感觉,但简儿只是站在旁边吸了吸鼻子,并没有拿起,虽然很淡,但简儿还是从上面闻出了一股化学药剂的味道。
第三件,第四件……,简儿并没有着急,因为这玩意儿本来就是个细致活,急不不来的。
当看到了大半的时候,一只玉蝉映入了简儿的眼帘,色泽温润简单的几刀就将一只蝉刻画得活灵活现,可以说是深得汉八刀精髓。简儿第一次伸出了手,轻轻地将这只玉蝉拿到了自己的手心里。
在我国的古文化里,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配饰。蝉是中国玉文化的永恒主题。在八千年玉文化历史中没有一种玉器能像玉蝉那样伴随始终,经久不衰,这是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古往今来,蝉代表不同的寓意。
最开始就是第一重寓意,它代表着图腾的标志。《简明中国通史》中说:“黄帝先族有虫乔氏,黄帝少典之族有熊氏,神农先族神龙氏,尧的先族有娥氏,舜的先族穷蝉氏。”《史记.五帝本记》中说:“帝颛顼之子曰穷蝉。”这些都是以图腾名称为姓,舜帝先族“穷蝉氏”可能就是以蝉为图腾的部落。
二则蝉是再生的象征。商周以后,蝉作为图腾标志的意识渐渐淡化,但敬蝉、爱蝉之情犹在,并多蝉之形象的物件常见于日常佩挂。
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特色的玉蝉出现,汉代则是玉蝉发展的鼎盛期。受先秦思想影响,汉代人信奉方仙道教,幻想死后羽化成仙,永享阳世生活的欢愉。而蝉的生命进程和习性恰似神仙。《庄子.逍遥游》中描写神仙:“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四海之处。”古人认为,蝉蜕变复生后,也是不食人间烟火,只饮晨露,翅翼飘虚,逍遥自在,也寄托了古人对死后生活的一种寄望,所以在汉代玉蝉通常可分为三类。佩蝉(头顶部有孔。可穿挂)、冠蝉(用以装饰帽子)和唅蝉(无穿孔。作殓葬用品)。而唅蝉是汉代的特色。其琢工刚劲。线条简练,寥寥数刀即成,而且充满张力。汉代流行以唅蝉入葬,希望去世者嘴含玉蝉。能像蝉一样羽化成仙或往复再生。
至唐宋之后就少见唅蝉最,这时玉蝉也出现了它的第三种意思,玉蝉成了高洁的代表。“蝉高居悲鸣饮露”,其清贫高洁的形象,在当时极受文人雅士的推崇。他们头戴蝉冠(用玉蝉装饰的帽子)以示清高,并借蝉抒情、托物明志。此时期出了很多咏蝉诗词,最著名的当数唐代“咏蝉三绝”。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骆宾王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和虞世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