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放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王公子学问是好的,只可惜为家世所累……”苏瑾意犹未尽地将手上的冰镇杨梅汁放下,双眼微闭,似是在回味一般。

    “虽然这杨梅略显青涩了,可能在四月天便喝上这等东西,也着实难得,更何况还是冰镇过的。”小蛮与苏瑾心意相通,哪会不清楚苏瑾所想,眼珠子在那大眼眶里转上几转,又似有意似无意的继续道:“也亏得王公子记得小姐爱喝,特意命人摘来,又拿了去年冬天存下的冰块,当真是为小姐费尽了心思。”

    “你呀!”

    见小蛮仍然为那王公子说话,苏瑾忍不住摇头苦笑,却是知道自己这贪财的小姐妹怕是已经得了别人的好处了,否则哪会这般卖力。只是两人当真是感情深厚的很,所以也不忍真心喝斥,但是又不愿这丫头继续在一边为那王公子敲边鼓,只得板起一张俏脸,佯怒道:“你若是觉得王公子这般好,我便与王公子说说,将你送于他吧!”

    “啊!”小蛮心里一惊,虽然知道小姐多半是说笑的,可脸上仍然露出一副惊慌神色,连忙哀求道:“好小姐……”

    “哼!”见及小蛮面露哀求,苏瑾心里好笑,嘴上却喝斥道:“还不将窗户打开,闷着窗户,便是这四月的天气,人也得被你热死在房里了!”

    只是苏瑾话刚一说完,板着的脸色却再也装不下去了,顿时又忍不住轻笑起来。

    小蛮见状哪还不知道自家小姐气顺了,顿时放下心里的石头,连忙打开了窗户,却恰好看见文渊院里走出几位身着官袍的大人,身后还随着几名一身黑衣的皂吏,忙不迭回头道:“小姐,快来,要放榜了!”

    文渊院里,正有几人鱼贯而出。

    打头这人,一身宽大的绯色袍子,胸前的补子上绣着一只似鹤非鹤,似鹫非鹫的大鸟:这大鸟双翅欲振,似有一飞冲天之象,正是大顺朝五品文官才可配的白鹇。只是这人的补子镶着副职的银边,若是镶的金边那就是正五品了。

    落在谭纵眼里,却只觉得这白鹇绣的实在是糟糕,便是连自己前世的十字绣也有不如。可在旁人眼里,特别是在学子们眼中,却是看的一阵眼热:副五品的文官,那可是各府中的同知,顶顶的副五品,说不得也是一府的大员了!

    要知道即便是日后有士子得中状元,也不过是临朝时授个正七品的闲职,顶天是副六品,而且多是在翰林院编书。而若是没有什么际遇,身后有没有得力的人物,要熬到正五品,还不知道得费多少年月。可看现在这位同知,却是年不过七五,显是早早得志的那一类型。

    只可惜每次春闱,各地从阅卷到排行,再到放榜,皆是有外地官员负责,而且春闱期间这些外地官员一律不得与外人接触,因此众学子也不知道这同知是哪府的同知,因此除了唱一声肥喏,道一句“大人辛苦”以外,也没什么好说的。

    张鹤年手捧皇榜,也不矫情,在那文渊院门前站直了,生生受了学子们一礼。便是张鹤年身后的两位随员也不回礼,也只是唱了声喏,便算是应过了。

    考官与学子相互间不得多有交流,这也是大顺开国四百余年以来的规矩。而三位文官身后的几位皂吏,只看一眼其宽大至极的袖口上黑底金字的监察二字,便知道乃是负责监督的。这一条,也是当初太祖皇帝订下的规矩。

    至于门前喧哗的士子与平民,这些直属于内阁的监察们反而懒得去管。

    这里其实也有个典故。开国时,太祖皇帝之孙,即大顺朝高宗皇帝年少作皇孙时,也曾偷偷冒名考过科举。而放榜之时,却发觉众学子从头至尾在监察官员前唯唯诺诺,生怕得罪了这有监督勘察官员品行大权的监察,实在与放榜时的喜庆不符。因此,高宗便在登位后颁了道特旨,命监察官员不得在此事上做文章,这才有了今天这等喧哗喜庆的模样。

    不过,即便是喧哗,可众学子也非不知好歹之人,只两三息时间便渐渐熄了下去,便是外围看热闹的也多是闭上了嘴,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

    只不过,谁也未层注意到,在这人群中,却有一人甚是不耐烦的打起了呵欠,只觉得这会儿当真是奇闷无比。

    “嘿,想当年考公务员那会,报考人数几千个里就录取那么两三个,那才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嘛,嘿嘿,十中一,这可简单太多了。”心里毫无压力的谭纵微一低头,顺手就拿袖口抹了把有些睁不开的眼睛,却觉得眼睛一股刺痛穿来,这才想起来袖口上面还有那明黄黄的油渍。

    “卧槽泥马勒戈壁,这回可真是坑死爹了!别让我知道是谁干的,否则定要这人好看!”谭纵心里一怒,连忙又拿干净的袖子在眼睛里死命地擦了起来。

    待学子们将贴榜处让开,张鹤年这才吭哧了一声,旋而高声道:“今年南京府共有考生一百五十二人,按朝廷历年来的规矩,可选拔十五又一。然,经众大人评选,实则有一十七人可中。因此用四百里加急报于朝廷。经内阁审核,特旨今年南京乡试可增设名额一名,故有十七人得中。”

    这话一传开,若是在其他地方,恐怕已经要引起一阵轰动。可放在南京,众学子却毫无反应,只因这种事在南京乡试中实属常见,往年便是连增设三人五人的也有过,因此毫不稀奇。

    对于学子们的反应,张鹤年也不奇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