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旬县县城的东北部有着全县唯一的液化气供应站,供应着整个县城的生活燃气,包括管道分流和气罐瓶灌注两种。
在建设这个液化气供应站的时候,为了安全着想,这里距离县城的东门有两公里远,也可以说非常偏僻。
在这个液化气供应站的西面有一片石窑,石窑顾名思义就是用石块垒砌的窑洞,多达上百孔。
这些石窑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三十多孔,每上中下三层九孔为一个独立院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来旬县驻乡的陕北人修建的。
旬县地处渭北高原南麓,关中平原北塬,雨水要比陕北来的充沛,一年四季空气湿润度比陕北要高出一个层次。
旬县的窑洞一般都是挖洞和用土坯箍起来的,冬暖夏凉,是真正的窑洞,这些石窑建成后,仅仅过了一年就被废弃了。
而今天,这些废弃了三十多年的石窑居然被启用了,而使用他们的人,就是刘十三以及近千名同学。
刘十三的中考成绩非常优秀,不过天算不如人算,刘十三并没有进入旬县高中,而是被分到了旬县二中。
旬县二中原名是旬县职业教育中心,由于中国人口现状的原因,八十年代人口出生达到了一个最高点。
刘十三这一级的学生数量较之上一届,也就是朱莉这一级增加了一千五百多人,所以县教育局就临时成立了旬二中。
旬二中的成立目的,就是为了缓解旬县高中的压力,原本就有四十三个班级,如果不向二中分流的话,旬县高中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教室和课桌。
刘十三就是被分流到旬二中一千六百多名学生大军中的一员,被分为二十六个班,刘十三是三班,也就是说他还没有分入火箭班。
旬二中同样条件有限,原有的男生宿舍全部被改为女生宿舍,也就是旬县职教中心原有的职业类学生中的男生,也都被赶了出来。
被赶出来的男生和新来的高一新生,绝大部分被安排到了这陕北石窑里来了,包括刘十三也被安排到了这里。
刘十三上高中,是刘妈来送的,当刘妈看到这石窑的住宿条件后,第一时间就拒绝了,尽管不住也得缴住宿费,刘妈也没有让儿子住这里。
住石窑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家长没有跟来的,其次都是因为这是学校的安排,既然缴了住宿费,也就没得选择。
住宿费是单独列出来的,也是单独收的,一学期是一百二十块,约等于一个月是三十块钱。
刘妈在旬二中附近的一户人家里给刘十三找了个住处,是三个人住一起的,他们两个都是高二学生。
一张大火炕,三条褥子刚好铺满一整张火炕,刘十三的褥子是他大伯送给他的,里面裹着一整张狗皮。
被子是家里的旧被子重新弹过的,里子和面子重新换了下,也可以算是一个新被子,刘爸给刘十三打了一口新箱子。
别说旬二中了,还有宿舍可住,旬县高中这么多年了,学生都是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