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哪个乡的,是本县的么?这粮你不用交了,我们负责去找他们解决!”

    “哎呦,这位小哥---这可使不得。那样的话我在乡里就没法再待了,要是逃荒后回不了原籍而是流浪到他处扎根,受的盘剥恐怕更重.”

    张文的心思与大多数战士不同,他对此并没有那么激动也不觉得难以理解。这是中国古代以来畸形的、为少数人服务的城镇化和工商业化所造成的必然问题。很多人反思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吹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但在张文来看:这还不如城镇化率和工商化率比例大大降低的满清时代。至少人家清朝还知道西北用兵几年内免粮、绝收免粮,也有条件做到这些。至于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和近现代化?中国剥削阶级的劣根性天然使其很难完成这种转变,必然要走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

    “这都是蒋介石造的孽。”王指导员叹道。

    “介石是字不是名,名本为中正,我们称其为蒋介石乃是如老朋友般的尊称。从战友到乡亲,蒋及国民党欠我们血债无数,我们教育干部战士也常用诉苦反思的办法。但是我个人却认为:社会本身的问题、整个旧上层阶级本身的问题、整个旧的经济政治制度的问题不应由政府及党派背负全责。他怕它站在大多数民众的对立面,是少数人的维护者。他只是中国内外旧势力及错误路线的一个代表而已。我们要真正打倒的,不仅仅是这个政权本身,还包括旧秩序在人们思想文化上的烙印。”

    一连的连排干起初还并不知张文所云,但从江淮灾区到进入大别山根据地边界后的所见所闻,却使人略有反思。在国统区,即便是年少乞丐和年少贫农这些本该是成分最好阶级的眼神中也多了一丝愚昧、狡诈、保守、不纯的目光。而在还没有完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依靠阶级斗争等其他手段最大限度的遏止了社会竞争的根据地,至少年轻人的目光是纯净而充满希望的。联想起在冷战后期的港台乃至某时的大陆即便在畅销小说里都已不多好人的时代,同日本摄影家秋山亮二镜像中八十年代的中国少儿,使张文更加看透了历史的迷雾,坚定了对所从事事业正义性的信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