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十多天的时间里睢宁县的组织不但早已准备好十二条九米长,一人宽,三尺形深的小对渔船。还按照一连连排干商讨出的有准无患的建议准备了不少枪眼平均直径的木塞和压塞袋子挡枪袋以备不测
事先准备好的带蓬担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了伤员出问题,城里出来的新兵团补充兵还带了不少搞到的药品。但一连与口音略有不同的睢宁县人员没有太多相互客套见外的语言。在相互了解了基本的情况并补充了新兵团三十名战斗骨干之后,一连主力带上能够带走的伤员与物资在雨夜踏上了赶往黄墩镇附近骆马湖边隐藏渡河工具的秘密地点。
一连在根据地的时候就经历过惊险的夜间渡河战斗,还有不少相应的水上行军及训练。出征以来不可避免的与水打交道。尽管如此,十数公里的冒雨夜行、抬着沉重的船只至骆马湖西岸也使得早已开始变得健壮的一连官兵们疲惫不堪。
相比大别山里流速湍急的河流,骆马湖没有海面感觉的惊涛骇浪与颠簸。但十二条船只相继起航之后,聚集在一起的战士们感觉四面八方上下左右都似乎被黑暗与水笼罩,方向极难辨别,不由的带来一种恐惧感。
“放心吧,这还不是大海,就算在湖中央翻了船有块儿木板水性不强的人生还几率还是很大的。”船舱里早已等待多时的当地水手似乎对此并不在意,安慰众人道。
多数官兵出发前从连排干那里得知,按时间算早该到了日出的时候了,可是夜里的雨似乎一阵紧似一阵的越下越大。黑暗伴随着雨幕一直笼罩在四周,连船帆都难以升起。每条船上的二十来名战士只好抽人轮流奋力在雨中摇桨,还要抽出一名战士用瓢随时将灌入船舱的水向外泼出。
不知摇了多久天色才慢慢的透出了些光亮,有了白天般的样子,雨却一直没有停下来甚至减弱的迹象。不过好歹能隐约的看清二百米内的友方船影,不必再用线绳与县城里寻来的手电做联络了。
直到6月11日中午时分的时候,湖面上的暴雨稍稍减弱了些,并不算大的船帆被树了起来,一里范围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