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许多不是优柔寡断就是经常豪赌做出错误决策的二流部队不同,中央军12师34旅1团的团长在部队于城头突遭不测的时候判断除了这些埋伏火力的大致情况,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迅速从城头撤离。这个命令在下达之前,许多反应还算迅速的连排甚至个人便下意识的跳回外面的城头了。不算高的县城城墙除了方便登城之外,也方面下城。这样,34旅1团全团的伤亡损失仅有二百余人---虽然过半数是负伤后难以跳下城头的战死。
唐淮源似乎早就预料到进攻不会那么顺利:“还要继续攻城么?我的看法,等等再说。我们携带的炸药和炮弹似乎不够对付这种敌人并全面摧毁城墙。”
曾万钟及其警卫班换上士兵的帽子,来到一个以人力临时推起来的小土坡上,用炮队镜观察了下睢宁县城的城头还有很多女墙被密集火力摧毁之后暴露在外的城上碉堡:“我们两个主力旅,要是连这样一个没有对手正规部队守城的县城都拿不下,那就不用混了。”随后为了宽慰军心又补充到:“只要城外的部队能以火力压制住城头,不让暗堡里的对手在城头里足。我们没有必要抢占城头也能展开巷战。”随后,12师山炮营集中火力在四面的城墙上除了城门之外又集中轰开了四个缺口。为了显示风险和战斗公平承担的原则,外围36旅一团的一个营被调来协同34旅二团展开攻城,四个步兵营从四个方向上在优势机枪和迫炮的掩护下分批渗透入城,并不顾及城上的暗堡开始展开巷战。
不论在军阀时代、苏区时代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那些省城或大中城市曾有许多成为过防守者的有利屏障。但旧时的县城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仅仅因为那四米来高的城头很容易借助简单单人工具就能登城,还因为县城里的房屋建筑以传统的土房为主,即便有少量砖墙也不是用水泥而是用普通黄土砌成的,借助钉镐而无需炸药就能轻易的在房屋或墙壁上开洞。相比花费巨大工夫以超越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