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以为经穴开放,所以治病有效,所以才有这种理论。
其实开字是宣通的意思,就是经气在这时居于该穴,和该穴有关的身体各部病邪,都可藉针灸补泻的作用宣通气血(人身的疾病,归纳起来都是由气血偏胜偏衰和积滞不通所致,)所以开穴时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内经中有守时待气之说,就是这个理论的根据)人体脏腑经脉,六十六个经穴(五行穴)都配合阴阳五行,“时”“日”天干也配合阴阳五行.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是相应的,所以营卫之气在人体经脉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时候,而五行又有生克的关系,相生,同气才能相应而合;相克,异气就不能相应而合。所以十二“经的天干”逢到“日的天干”相同时,同气相应,这条经上的穴,只要“穴的五行”和“时的五行”相应,经气旺盛,这穴就“开”了。但是为什么用天干而不用地支呢?因为天之气以阴阳五行生化万物,针灸治病完全是根据气化原理来的,所以前贤探究出经气与天气相应的道理,而发明了“子午流注”针法。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已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
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已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历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
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
简单来说就是:寅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12个时辰对应12条经脉气血的走向。
而这些,便是中医的奥妙与神奇,不懂的,那就以为是迷信、是胡说、是为了骗钱,懂的,那么仔细深研进去便是无比的神奇与浩瀚。
再加上针灸的针法、手法;进针的深浅、角度的不同对治疗的效果也是很不一样的,针灸,可不只是把针扎进去那么的简单,它需要的是更多的经验与实践,并不是真的学了就能治好病人的,不仅需要完整的学习系统更需要有着人领进门才能少走不少的弯路。
再加上中药,谁又能相信随便从路边採上几颗草、几朵花就能治好一个让人痛不欲生的病症呢?
这,就是中医。
想到这,叶宁自信地笑了笑,要说到中医,这可没有任何人比自己更了解它了,虽然这不是自己创造发明的但是自己绝对有最权威的发言权。
带着自信的笑容,叶宁走进了中医一附院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