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却言出铿锵,振振有词,又大有睥睨傲世之态,不免很是惊奇。
“去病,你不喜辞歌也不要紧,只是不习文字,只凭一腔拙勇的话,讲来又如何建功立业?你如此口无遮拦,都是你姨母惯的你!”那人责备着小孩,口气却甚是温和,爱护无比。“今日有幸,得聆佳音,不知足下尊名可否相告?”青年这话是问的郭解。
“小弟郭解,从淮南国而来,将要进京谋事,经过洛邑,便来看一看闻名已久的黄河。”郭解回答道。
“哦,原来是从淮南国来。淮南国果然地杰人灵,竟养得出郭兄弟这般人才!如此,郭兄弟文采斐然,作得这样一阕好歌,一定是哪位世家子弟了。只是在下愚钝,一时竟想不起淮南国里,有哪位列侯世家姓郭。”那青年又说道。
“小弟却是一介布衣,并非公侯子弟。只是偶然间读过几本书,略识得几个字罢了。”初次结识,并未深交,郭解也就略过自己与淮南王的干系不提。
“看来竟是个文武双全之人。”那美貌青年点点头,打量了郭解主仆的穿戴和身上的刀剑,又说道:“在下失礼,竟忘了通报姓名。在下姓卫名青,这孩子是在下的长姐之子,名唤去病。”
“幸会!幸会!”郭解又对二人作了一揖,心下却道:“这小孩怎么连个姓都没有?”郭解感觉好奇,只是初次相见,绝不可贸然提及这种隐私之事,便放下了。他还不知,其实这卫青自己也是个无姓的私生儿,只是冒认了母亲前夫的姓氏罢了。就算是郭解他本人,他这个郭姓也是借来的,又何尝用过祖先真正的姓氏?
卫青舅甥二人也是从洛邑来看黄河的。天色已晚,大家都赶不及回去洛邑了,便同寻了一家农户住下。离开时河岸,郭解遇到一个正在系舟的渔家,便从船上挑了一尾鲜活的大鲤鱼买下,卫青则打了一坛子酒,又命借宿的农家添些菜肴,整治了端上来。两人乘夜把酒交谈,从各地的风土人情奇闻乐事、到朝廷里的各类趣话流言,一一都说了个遍,言谈极其欢洽。
双福早就吵着走累了,他用最快的速度吃饱喝足,之后就歪在一边睡着了。那个小孩去病,也不参与郭解和卫青的交谈,更不理会双福的齁鼾,却从囊袋中取出一卷帛书,在灯前躺卧下来,旁若无人地观看着。
淮南国如此富庶,而淮南王刘安却只是在发布重要诏旨,或者向朝廷递交贺表时,才偶尔使用一下帛书,其余文书都是使用竹简。这舅甥二人究竟是什么来历,随随便便就把帛书带在路上阅览?郭解偷偷瞄了一眼书名,竟是《古今兵法总揽》。淮南王宫藏书甚丰,也不禁止郭解翻阅,可郭解却从没见过这部《古今兵法总揽》,也没听先生们说起过,想必是新近编纂的合集。郭解想着,心中更是称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