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电子工业部羞愧难当,军方却是大喜过望。
能生产合格的民品,就距离生产达标的军品不远了。军分区自制生产线,批量供应的元器件令军方看到了希望。
就拿印制板来说,民品要求三十三微米,军品却要求五十微米,或者更厚,以增加冗余。足够的冗余才能防止在电子对抗时,被较强的电流击穿,在战场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
民品三十三微米,不是代表厚度只能敷三十三微米,而是没有必要再加厚。加厚铜箔需要多次加镀,成本不划算。反正民用电子产品大都是在自己家里,电磁环境优良的情况下使用,当然是能省则省。
能够生产三十三微米的技术,略微改进一下生产线、工艺流程,就一定能制造五十微米板子,这毋庸置疑!
最多是次品率高一点、成本高一点、筛选麻烦一点,而不是彻彻底底的做不到!
就算某些指标实在做不到,相距也不是太大了,对于国内明确研发方向、节约研发投入、缩短研发时间,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外,所有的‘抽’样测试,都写明相同产品编号的电子产品,都有着相同的工艺效果,所有电气指标趋于一致。这证明军分区有一套明确的工艺规范,要求元器件各分厂必须遵守规范。
这就更了不起!
电气指标的一致‘性’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实际必要。
电气指标一致,电子仪器上的同编号元器件就能轻松呼唤,而不用再重新考虑滤‘波’干扰,维护起来就更简单。电气指标一致,在设计产品时就无需针对不同厂家的元器件,进行测试,分别设计干扰冗量电路,直接查表就好了,系统的整合难度大大降低。
这对战时大量消耗,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齐磊身为军事情报部‘门’主官,有权限知道相关信息,早就想跟关飞好好谈谈,从他手中拿到这套工艺规范。
哪怕是不全的残缺版,哪怕不完全适合国内电子企业情况,也可以帮助国内以此扩展,尽快拿出符合我们自身实际的军标规范来。
他刚才只是旁敲侧击问了一句,谁知道关飞就坦然承认了,沉稳如他,也按捺不住心头的狂喜,表现失态,马上追问能否转让。
“这套工艺规范我本就准备转‘交’给国内,就怕你们不要。”关飞毫不迟疑,当即给出肯定答复。
不谈他对国内的感情,国内支持对军分区在夹缝中生存的重要‘性’,对实现他未来目标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军分区一隅之地,人不到十万,厂不过百。
未来如愿扩展到极限,最多也就容纳三十万上下人口,还不可能全部都是工人。工厂了不起能有千家,以人口计,大多还是一两百人的中等规模工厂。
这么点人、这么点厂,还要分属化工、冶炼、机械、电子等那么多行业,实现某一个复杂设备的自己生产能力都勉强。
上规模大批量制造,更是天方夜谭。
那要何年何月,才能达到他的最低要求,实现他的野心目标?
为此,让国内成为产业链中重要一环,就决不可少。军分区按他的计划,在‘精’密制造技术发展规划中,快速进步。扩散出来的技术支援国内,使国内能够生产符合要求的众多复杂外部构件,再由军分区组装完成,这是双方都从中受益的现实需要。
区区工艺规范而已,值得几何?
这本来就是在原本历史上,依照七十年代我们自己的七专体系基础,参考美军标,于九十年代初制定的第一版。当时国内制造业实力还较弱,这套体系规范大致相当于西方八十年代中前期的水平。
放在七十年代末,这套规范要求还略高,有点超出了国内的制造能力,但也因为参考了八十年代以来的技术发展,对于指导国内接下来阶段的技术发展,也有着非常客观的指导作用。
有这套规范作参考,想来国内不会再提出一切不切实际的要求,在研发投入上会更节约,成效更显著。
国内不伸手,他都要想办法送给对方。
他很希望能够促进国内各行业超出原本历史,较快发展,然后让军分区也随之受益,加快发展步伐,尽快接近他的目标。
再次得到关飞肯定的答复,齐磊一贯严肃的脸上,都笑得眯缝起了眼,表现得极其开心。
积贫积弱太久,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国家强大还有着切肤的感受。
为了祖国奉献自身,哪怕是粉身碎骨,有这种想法的人绝对不在少数,而恰恰是社会主流思想。
对于肩负重任的科研工作者、军人来说,尤其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