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看来你要补上这一课了。”

    贤妃微带娇嗔道:“你们家的故事太多,我哪能一个一个都告诉他?”她话虽如此,依然还是娓娓道来,将明朝云南的历史给我们讲述了一遍。

    洪武十四年初,明朝政权基本稳固,开国皇帝朱元璋稳稳掌握了中原领土,也降服了诸如朝鲜、安南之类的邻邦小国,惟有云南还落在元朝后裔、元世祖忽必烈的子孙“梁王”巴匝刺瓦尔密手中。四月中,明军兵分三路,分别由明军大将傅有德、蓝玉和朱元璋义子沐英率领,数万大军跋山涉水、士气高昂,由贵州遵义直下云南曲靖,大败元军,生擒元军主帅达里麻,梁王闻讯后携妻儿自投滇池而亡,明军顺利取下昆明。

    洪武十五年,蓝玉、沐英等人再率精兵进攻大理,生擒大理土司段世,随后攻下丽江、石门关、金齿等地,车里、和泥、平缅等处土司闻讯纷纷归降,云南附近的缅甸、兰那泰等小国均联名上表给明廷请求归附,云南从此平定。

    朱元璋因沐英战绩辉煌威震云南,在云南设置“大理指挥司”,并封沐英为黔国公,为其大兴土木建造“黔国公府”,令沐氏父子领兵数万留守滇中,赵睢所言“沐晟”就是沐英次子,新一代的云南黔国公,沐晟久镇云南,名声远扬,颇受云南土人敬重。

    我听贤妃说完这段历史,心头越发对朱棣的话迷惑不解,既然沐晟威震云南,又有谁胆敢在他的眼皮底下“图谋不轨”?难道朱棣并不信任沐晟,才会在自己的儿孙们面前表露出“平定南疆”的意愿?

    朱瞻基沉吟良久,说道:“孙儿以为,黔国公沐晟一向忠心为国,久居云南偏远之地而毫无怨言,应该不会有反叛之意。”

    朱棣略微抬首,缓缓说:“正因云南乃偏远之地,距离两京路途遥远,或许有人才会乘机藏污纳垢而蒙蔽朕的视听,云南虽是一隅之地,依然是大明疆土,朕决不能容许有此处半点闪失。”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刚才的话题说道:“第三件事是视察各地民情。朕近年来听说了三四起民变,万事皆有其因,朕自问为政宽仁、国富民强,竟是百思不得其解,朕还隐约听说去年秋时山东大旱,朝廷虽有救济,依然有不少灾民饥馑而亡。”他将眸光向汉王微转,住口不言。

    汉王坐立不安,额头渗出薄汗,说道:“父皇,儿臣坐镇山东,岂能无视天灾?那些灾民儿臣都一一赈济过,即使偶尔有伤亡,也并非那些官员所奏报的那么严重……”

    朱棣依然不接他的话,面向座中众人道:“朕所思虑的事情就是这三件,每一件都关系重大,朕不放心交与外人。朕这一次不想降旨安排给你们做,你们不妨仔细考虑斟酌一番,挑选自己力所能及之事替朕分忧解难。不过你们一旦选了,就必须全力以赴,不可以半途而废。”

    我听朱棣说完这三件事,心中暗自思考比较了一下。

    北征蒙古看似辛苦,其实是一件美差,明军人多势众,攻打瓦剌必胜无疑,率军大胜归来便可名利兼收;钦差大臣明察暗访民情也不复杂,全国各地都有驻守官府和军队,只要找出几件可疑的CASE处理一下就能够交差;最难的是平定南疆,明代云南种族众多、政治情况复杂,如果黔国公沐晟果真有异心,担当这件任务之人或许还会有生命危险。

    朱棣今天和贤妃曾经提及让赵睢出征蒙古,心中显然更加偏爱赵睢一些,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要将这三件事在晚宴上提出来让汉王、赵王、皇太孙三人自行选择呢?难道他是想借此机会考验他们?

    汉王“霍”地一声站起,眼中精芒闪烁,振振有声说:“父皇,蒙古人掳走瞻圻,藐视皇族尊严,故意向父皇挑衅,儿臣与他们势不两立!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