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国与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后期,刘邦健健康康的成长为猛男,而项羽这倒霉孩子却长成一大头痴儿,猛男对痴儿,结果不言自明,项羽落得个自刎乌江的结局,而刘邦却得了天下。

    估计有些看官见到之前会不耐烦,你说了一大堆,那这个奶粉到底是什么?答案便是本章的重点――人才和制度。人才和制度可谓是一个政权成长的最好的营养品。

    之所以说军阀是山寨军队,便是二者都是以主导整个社会意识流向为目标,因为无论是偷还是抢,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水至弱,却生万物。军阀虽然最弱,但却也最强。弱只是指先天之弱,强却是指他前途最强。这也是云羿和寇仲选择瓦岗军下手的缘故之一,因为军阀就是一张白纸,所绘的蓝图有无限可能。云羿三兄弟起始可谓是一清二白,但是时势造英雄,三兄弟经过一品居、四大寇宝藏、飞马牧场、香家财富等一系列的打拼有了钱,又通过竟陵和梁都打下地盘,有了一半的“势”,现在缺得只有两样,那便是奶粉,也就是制度和另一半的“势”――人才。

    人才和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云羿得到人才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人才送上门,云羿每夜将纵横阁中的典籍默写出来,让人印刷成册,并在神弓城建立纵横书院,吸引天下有才之士;二是搞科举,云羿已经再搞,但很明显,在战乱之中谁有心情来应试,效果不大;三是自己培养,云羿的神箭堂已在开展之中,虽在武才上有点成效,但文才上进展不多。

    最后云羿只有去抢夺人才,这也是云羿擒拿李密,招降其旧部的原因,倘若云羿手下已是人才济济,那李密早已身首异处。为了得到人才,让各路俊杰都支持自己,由此云羿甚至改变了汉代以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此时他借机又提出“百家争鸣”的国策,欲复兴百家,为己所用,最大范围的争取人才。

    但是百家争鸣的口号虽响,却终究非社会正统主流,故而效果也不太显著,但好在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人才的不足,秦国一统天下便是最好的例证,倘若没有商鞅变法,也不会有华夏的秦汉根基。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形态是可以跳跃发展的。(说实话,当今的社会便是最好的例证)具有现代思维的云羿是始终坚信这句至理名言的。虽然隋末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但是他也知道,每个人或是国家的跳跃或是转型都有极限,云羿不想跳到半空便摔死或是转型到一半被毁容,故而决定先由封建社会跳到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

    谈到这里,便不得不谈到云羿的势力范围之下,所设立的国体和政体(制度)。

    国体即国家的统治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国体最终是由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的。云羿自建立势力以来,充分发挥他前世公务员的优势,全心全意致力于国体的改造,但一段时间后,他彻底失望了。正所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国体也属于生产关系。只有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导致社会生产方式改变时,国体才会随之改变。要改变国体,必须有工人阶级。而工人阶级和资本家有如双生儿,要有工人阶级则必须大力扶植资本商人,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由此推论,要有资本商人的产生,则必须先解放农业,将农人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从而转化为工人阶级。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发动“土地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乃是我国革命事业的一大创举,也是革命事业得意成功的基石。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云羿结合前世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作坊,消灭士族门阀,变豪强土地为农民的土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云羿在治下,各级区域由神箭堂建立了土地委员会,用武力保证土地革命的开展,不服者杀无赦。调查土地和人口,发动农民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法,插标立石,在石头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由此云羿得到了全国各地广大农民和义军的广泛支持,前来相投者不计其数,兵力暴增到二十万。

    “兴盛华夏”、“百家争鸣”和“土地革命”便是云羿的三大国策。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