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生死相依
生死相依,只是在那个电影片段中出现,但在险山探路中的我们,却用真是行动诠释了它。6月25日,清晨拂晓时分,永安镇大本营营地,负责探路的战友门在操场集结。刚从床上爬起的团长揉了揉朦胧的双眼,轻声的呼点姓名:冯国、马庆昆、王元,到……
擂鼓镇至禹里乡63公里道路,负责担负这项任务的其他战友们实在是无法继续往前推进了,几天来的强降雨,战友们一个月来辛苦修成的10公里道路遭毁灭性的破坏,塌方泥石流、堰塞湖……。公路像豆腐块一样被一截截切断。除此之外,里面还有30公里路需要新修,23公里以前为以前的乡村小道,地震造成90%以上的路基毁坏,并且形成7个堰塞湖,最大的一个水深35米,大小滑坡300余处,土石方在2000万方以上。
这条路必须抢通,它关系到里面12各乡镇6万余名群众的生产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关系着整个北川的未来,是一条连通北川经济线的‘大动脉’,名副其实的‘小康路’,修不通禹里方向道路,进北川就要绕行600公里。
另辟蹊径,有一条北川任家坪通禹里乡的旅游线路,据当地群众介绍,大地震发生后,再也没有人进去过,但《绵阳市交通地图》曲线条上显示,这是通往禹里各乡镇的一条捷径。为了给军地联合指挥部作出科学决断提供第一手资料,我们今天毅然决定冒险前行。
任家坪,北川进城路口,我们曾经在这里驻扎,12小时打通。今天,我们又来到这里,寻求打通禹里乡公路新路源。
来到苦竹坝水电站,前面的路又断了,一座高山耸立眼前。这座山抬头望不着山峰,悬崖峭壁,但半山腰约50米处有一条公路,大家在绝望看到了希望。要了解路况,必须攀爬山去。团长征求大家的意见:“兴许爬到公路上,前面就有坦途路。”
带队的团长身材瘦小,听说入伍前就是个‘山里娃’,从小练就了一副‘铁脚板’。前期,在陈家坝、禹里乡等6次探路中,他总是走在最前面,一路上帮扶了不少同志,战友们称他为‘登山攀岩第一勇士。’此时,站在崖底,他憋足了一股劲,手抠住石壁,脚蹬在石缝上,第一个向上攀爬,约10米高时,冯工紧随其后。约20分钟后,团报道员马班长接着往上爬,这位山东籍的老班长,大个子,身材微胖,抗震救灾以来,先后跟随团长探路6次。但眼前这座悬崖,最为陡峭险峻。马班长抬头看了看,然后,捆绑好身上的摄像机和照相机,踩着石缝开始往上攀爬,约到20米处时,他突然像‘壁虎’一样趴在石壁上动弹不得。上面的石壁光滑,手无抓握之处,一只脚的石缝不足5公分,另一只脚腾在空中,岩石太光滑,想转身转不了,骑虎难下,意志力稍微放松,就会有坠崖的危险。、
看见马班长被困住了,冯工找来一根约6米的竹木棒,艰难的往下滑,冯工左手抠住石壁,右手将竹木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