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相孔融来举自己,而曹德得去央告老家豫州沛国的国相。可是到了最近这些年,一方面各地士庶的流动量都很大,守、相往往无人可举,而真正的人才又距离自己老家十万八千里,另方面随着刺史的权柄扩大,从监察官员跃升为地方军政首长,所以经常就有刺史举孝廉的事儿发生,也经常有守、相推举原籍不是自己辖区内的人士。所以曹操可以推举兄弟曹德,但曹德要是在自己都不是孝廉出身的情况下推荐是勋,多少有点儿不好听,恐怕有碍清议,所以曹操要是勋再等上一年。
照道理,孝廉不是说举就举了的,还得派公家马车把人送到京城里去核查,等待朝廷正式批复。可是到了这年月,朝廷又算神马东西了?关东诸侯当中,胆子小点儿的比方说陶谦,就还时不时地派人往长安送点儿贡品,假模假式地表示服从中央领导;胆子肥点儿的比方说袁绍,压根儿就不承认汉献帝(当然啦,献帝是死后才给上的谥号)是正统,说那是董卓擅立的伪帝。袁绍就曾经还想拥戴幽州牧刘虞当他控制下的“真皇帝”来着,可惜反对的人太多,刘虞本人也不乐意,这才无疾而终。
所以说,曹操推举自家兄弟为孝廉,只要装模作样写道荐表,然后往自家档案库里一塞,那就算齐活。等明年曹德推举是勋为孝廉,也可以照方抓药,只要济阴郡的档案库里有相关文件,手续齐全就行,至于长安的朝廷知不知道这情况,那又关我屁事儿了?
是勋倒是不着急,终究他表面上的年龄才刚二十一岁。汉顺帝时代曾经规定,士人得年满四十岁才能举孝廉,当然这规定压根儿就没人理,比方说曹操就是二十岁举的孝廉。但是自己终究出身不高,不能跟曹操这种三公的衙内相比,能在三十岁以前挂上个孝廉的正途,那就已经心满意足啦。
这一路回来,应该说是勋的心情是颇为轻松愉悦的。兖州迭经兵燹,才开春的时候他南下去行县,所到之处,就见城镇成墟,田地荒芜,好一派凄凉景象。“迩来村屯虚”那句诗就也是有感而发,当然啦,不如吴质的“乱塚连为埂,白骨浮为菰”之惨痛更深入骨髓。可是这回返回鄄城附近,就见曹操已经开始了屯田,播种既毕,目之所及全是绿油油才冒出地面的禾苗,还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壮小伙子跟地头挖渠引水,或者零散的老弱妇孺跟地里捉虫、除草。
是勋不禁感慨万千——这中原地区的农业,就是他喵要比边郡发达啊。想当年他还在穷沟里那会儿,种地就是彻底的粗放,春天翻地、播种,秋季收粮、晒谷,剩下的时间全都无所事事。包括他们家,也包括隔壁老王,似乎完全不知道啥叫除草,啥叫施肥。春、秋之间,顶多也就田边扎点儿篱笆防止兔子偷吃,或者实在干旱的时候,从附近苦井里挑点儿水来浇地罢了。余下的时间只能坐在地头发愣,等着禾苗自己长大——他觉得自己十三岁之前的人生,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