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像魏朝那样,时刻念及什么真善美,动不动就出言劝谏,地位却一点点的被李进忠取代。
朱由校继续捧起书本,想认认真真的读一会儿书,可事与愿违,他今天注定要读不成书了。
徐光启带着这个月的帐薄,从军营里面匆匆的赶来了。刚一见面,就给朱由校出了个难题。
“一个月吃了五百石粮食,很多吗?”朱由校十分不解,大明一石粮食大约有155市斤,五百石粮食看似很多,细算下来每人每月也就是36斤左右。这对于一个成年男丁来说,特别是一个高强度训练士兵来说,其实并不算多。
不过,朱由校也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这时候的粮食产量实在太低。幼军三卫现在只有2100人,却是按照16800人的标准领取粮饷。现在每人每月36斤自然可以承受,但以后人数多了,那朝廷给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
辛亏徐光启办事老道,发现的早,否则等以后人越来越多,粮食却供应不上,那非要出乱子不可。
“要不,先把军中的训练强度降下来。”被朱由校传染着,徐光启也开始开口‘强度’,闭嘴‘水平’了。但不得不说,降低训练强度确实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好办法,徐光启也确实认识到粮食消耗的剧增和训练强度之间的关系。
不过,朱由校却摇了摇头,否决了徐光启的提议。“幼军三卫关系甚大,更是圣上瞩目所在,若是和其他军队那样敷衍了事,又如何能训练出一支强军。”
“可是,”徐光启还想再劝,却被朱由校拦住了。
“与其想着如何减少训练节约粮食,不如想着如何去寻找粮食。”朱由校一锤定音,将整个事情的基调定了下来。
徐光启无奈,只能帮着想办法,可苦思之后却始终没有头绪,无奈之下只能抱怨,“若是番薯和苞谷能早日推广,我等又怎会为粮食而发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徐光启只是随口抱怨,却让朱由校为之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