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俱备,这时候赶陆炳走,就是想留下自己的美名,更是告诉世人陆炳你再厉害也得听皇帝的差遣。不过这一切陆炳不在乎,该做的都做了,自己不在乎这点虚名,更何况自己的虚名够多了,多到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更成为了不少人眼中的钉肉中的刺。
陆炳回到了京城北镇抚司衙门协理这里的巡捕和审讯工作,对皇帝的护卫和内宫的事宜则不让陆炳接触。陆炳知道这次朱厚熜的疑心病又犯了,只是这次他学会了分析,隐忍和克制,否则早就把自己赶回山东了。
既然接替了父亲陆松的职务,陆炳就应该尽忠职守,所以他开始处理锦衣卫的事宜。但显然这满足不了陆炳好动的心,在百忙之中他还高了一些发明创造,或许这些东西借鉴了穿越前的一些事物,但也和现在的社会实际科技所能及的相结合,总之很是有用。而陆炳不知道的是这些发明创造改变了这个时代,让社会更进一步,在大明历史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始初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陆炳究竟发明了什么呢,首先是官方报纸。其实报纸这东西的雏形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是以邸报为名的,专门誊写一些皇家通告之类的,属于朝廷的公告性新闻。
再到后来,这种邸报在各种朝代都出现过,内容也多是朝廷政令以及皇帝语录之类的,但涉及的范围却越来越广,从官员赏罚到国家大事甚至皇帝大宴请谁来都有记载,当然这样的报纸数量有限内容也受朝廷节制。
如今陆炳也办起了报纸,而且报纸分成两样,一样是传统邸报,只是邸报内容更加详细,所涉及的官员甚至牵扯地方官员,而不仅限于位高权重的内阁大臣和六部官员。就连皇帝在朝中的重要讲话,在邸报上也有记载,当然内容也是要受到筛选的。这种邸报强制订阅,定价倒是不贵,但各州县是必须要买的,京城官员更是人人必备,那些大商户如果想的话也可以花高价订阅。
当然百姓是不会买的,首先认字的人还在少数,其次谁没事儿关心这个,朝中更替哪怕是皇帝宝座谁来做和普通百姓关系并不是很大,该吃肉多吃肉,该吃馍的还得吃馍。
不过对于权钱阶级这份报纸的意义就不同了,那些官员和巨商他们可以从报纸上发现朝廷的导向,从而发现利益或者商机,并对自己日后的所做进行预判。总之,这是一份对各色朝廷官场中人了解的一个方式,更是迅速了解目前官场行事的一个最好方法。所以所谓的强制订阅,并非有违众意,官员争相购买,品级不够的也要借阅,企图能够发现一二,料事于先机,谈何强制一词。
这种邸报每五天一期,京城官员当天发到,外省官员则每月随书信通过驿站发送。邸报内容十分充实,各色情报对于本就有情报机构的锦衣卫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儿,每次不用为内容不够而担忧,反倒是会因为内容过多有所取舍的筛选而犯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