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和杨改革印象当中的围屋,丝毫不差。青瓦,黄土墙,红色木头做的椽搁支撑。三层窗户,内部三面是环圆,一面是舞台,这个,正是杨改革心目中的大剧院形象。
“好好好!不错。”看着如此精致的模型,杨改革不得不佩服,这古代人的智慧,真是是高超。
杨改革走到模型的边上,发现,这模型,做得和实物几乎一模一样,十分好奇,问道:“此物制作得如此翔实,难道是以真实比例做的?”
“回禀陛下,此物乃烫样,可看成是实物的缩小,上面标注了建造的尺寸,揭去上面的房顶,还可以看到此物的内部构造,实际建造的时候,只需要拿出此物,给建筑的工匠们看,他们就知道如何建造了,会建造的和此物一模一样,不会有分毫差别。”这个小官费劲了脑汁,给皇帝讲解这什么叫烫样。边说,还边揭去这盖在上面的那个“屋顶”,给皇帝展示内部的结构。
我擦!杨改革心中大叫厉害,这个可是完全逼真的建筑模型啊!可以根据尺寸建造实物的建筑模型啊!这个东西在二十一世纪,貌似,也就在电脑里面,用3d才能有这种效果吧。杨改革震惊了,连忙从那小官揭开的盖子里,望进去,这里面的柱子,椽子,甚至连精美的装饰,都一一展现在自己的眼前,杨改革可彻底的为这种立体的建筑模型给惊呆了。这是他m的古代吗?
“咳咳,这个,如果是实际建造,该如何使用这些‘烫样’呢?”杨改革对这古代的建筑技术,相当好奇。
“回禀陛下,皇家营造,向来是先出图样,然后出烫样,然后写营造尺寸,如此三样都经过皇上过目,钦定,才拿去造的,造之时,只要拿烫样给工匠看,工匠自然明白这其中的构造,配合这营造尺寸和图样,各人各自管理各自的一块,很快整个建筑就会营造完毕了。”这个小官,给皇帝讲解这皇家如何的造东西,如何的使用烫样。
我擦!如此牛,杨改革也彻底被这古代的建筑手段给惊到了。杨改革一直以为,这古代的建筑,从来都是某个工匠自行在脑中苦思冥想,然后根据经验,想当然那样造出来的,根本没有什么“科学”的建造方式,没有“科学”的管理方式,没有“科学”的经验积累。却没想到,这古人,不是傻子,显然比自己想象中的聪明的多,别人不光有设计图纸,还有具体的参数,更牛掰的还有“三维模型”。
古代的识字率不高,要让所有的工匠看懂和明白这建筑公式和建筑原理,甚至什么什么“标准”,显然比较困难,甚至还会出现那种理解不同,而导致的数据不同,样式不同,做法,用料不用,如果是这样,肯定会把建筑建得一团糟,成天扯不清的皮,到时候,等待他们的就是皇帝的刀子。
所以,古代人也不傻,直接就上了这种“三维模型”,你再没文化,再语言不通,再理解不同,看了这“三维效果图”,估计只要不是傻子,也该明白怎么造了。再用这示意图和数据一对比,根本不用解释太多,很自然的都明白该如何造,该如何选材,该用什么料,该造成什么样式,所以,才可以几百人,几千人同时开工,各自管各自的,才不会出现冲突。
杨改革现在,已经对这模型深深的吸引住了,也为古代的建筑方式吸引住了,也为这古代的聪明才智吸引住了。唉!谁说古代人傻的?谁说古代人落后的?古代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就在使用“三维模型”造房子了,谁再说古代人傻我就跟谁急。
古代人,已经给杨改革太多的惊奇,对古人的态度,杨改革已经大改。
不过,这东西,如此的高超,为何在官府的记载中,貌似不怎么提到啊!杨改革觉得,这史书,也有点扯蛋了。
“这位卿家,你们建造的时候,就是按照这个比例,实际建造的吗?”杨改革看着这建筑模型,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营造之时,必定会按照这个尺寸,实际建造,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一分。”这个小官,十分自信的给皇帝讲解着。
杨改革点点头,拿起旁边放着的“设计图”,里面貌似用的是铅笔或者硬笔画的线条。很精细,很精美,也很干净。杨改革大冏,杨改革始终认为,这古代,只有一种笔,那就是毛笔,写字,画画,都要用毛笔,地图,包括军事地图,都常常用毛笔画的,看上去歪歪扭扭,很丑,甚至这种工程设计图,都要用到毛笔,所以,工程设计图,应该是画的巨粗,画得巨歪,巨一塌糊涂。没想到,看到这真正的“设计图”,才发现,这跟后世的设计图,几乎没什么区别。杨改革甚至怀疑,有人拿了二十一世纪的工程图来忽悠自己,甚至这工程图,是使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
杨改革很受伤,自己貌似一直在看低了古人的智慧。又拿起那本“工程数据”,里面密密麻麻的写这那个地方用什么材料,那个地方有多长,有多大,这里用什么油漆,那里什么图案,甚至包括木头需要阴晾多久,都一一的列明,这个,可比后世那个什么“什么质量管理体系”给力的多。
杨改革“嘘”了一口气,有这样的建筑队伍,自己还怕剧院建造不起来吗?还怕有质量问题吗?貌似不用啊!
“嗯!可以,郑怀忠,朕对这个‘烫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