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07-11
县局局长熊长喜的命令,“分割他们”,执行得并不顺利。
藏马镇一共三十八个行政村,其中十二个山内村,也就是在藏马山内,世代都是纯粹山民,祖上亦农亦猎,彪悍成性。张五魁的瓦屋村就是山内村。于根顺的良山村也是。
还有十八个平原村,离藏马山较远,世代农民,虽然也在藏马山风俗文化圈内,但彪悍性格已经磨灭得差不多了,比较驯服,和外地农民差别不大。刘栓柱的卧龙村就是平原村。
另外还有八个山脚村,一脚山里一脚山外。多是五六十年代时因山里太过穷苦,从山上搬迁下来的,但山民也不愿离藏马山太远,最后选择了依山而居。相对来说,因为兼有山林和农田,山脚村的日子比山内村和平原村都要富裕一些。丁山的枯桃村就是山脚村。
当初王思平挑选这三个村子作为“绿单十三”试点村,除了这三个村主任的老婆炒菜好吃以外,也是考虑了这三个村子的代表性的。
张五魁、丁山、刘栓柱分头打电话叫人助拳,当然也是各自在其影响范围内叫。张五魁叫来了五个山内村,丁山叫来了三个山脚村,刘栓柱也叫来了两个平原村。每个村人数从三四十人到二三百人不等,但张五魁叫来的山内村人数有五百多人,丁山叫来的山脚村人数近三百人,刘栓柱叫来的平原村人数有百余人。
所以,山民是现场的绝对主力。历代政府千百年来对藏马山民的统辖归化都很有限,新中国成立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山民目无政府的传统还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当今各级政府以维稳为要,不敢跟山民较真,山民的脾气甚至见长。
这五个山内村,即使村主任不能亲至,也派了得力人手统辖。良山村村主任马长福的四个儿子来了两个,马友仁和马友智,也就是马老大和马老四,带来了一百多人。皂户村的准话事人铁柱也带来了一百多人,不是偷姐姐家牛的二胖赫然在列。瓦屋村二胖的姐夫满屯也来了,姐夫与小舅子这回是并肩作战,一致对外。
他们要维护藏马山民的尊严和荣誉,也要给五魁一个面子,于根顺对马氏父子和铁柱及二胖等人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三个山脚村的村民,彪悍之气虽然有所蜕化,但此时也紧紧围绕在山内村的周围,大家都是神马后裔嘛!
两个平原村的农民,则是打酱油趁热闹的成分居多。不过与山内村和山脚村不同,平原村来的都是二十岁左右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没办法,凡是有点年纪的人都不肯出来,所以人数少了些。丁山骂刘栓柱喊人不力,消极怠工,其实刘栓柱也是很委屈的。
九个村子的人各自聚在一起坐着,在本村话事人和准话事人的统领下,并没有觉得被警察包围是多大点事。依旧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该该干嘛干嘛。最大的乐子就是打赌,那个在警车里说车轱辘话的女政府多大年纪?猜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