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这样的皇帝,他本身就是高官门阀子弟,所以精通政治和用人,而且正因为世代门阀,臣下亲兵都是几代忠诚,基本上还是有很大好处的,因此对臣下也有基本的信任,而且他的底子厚,也不怕功臣暗中将他架空了,再加上他个人的才能比较高,所以他也不怕将领造反,这样的话,他的猜忌范围就相对缩小了许多,手段也相对温和了许多,大部分功臣还是可以善始善终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外因,关键还是主君个人的胸襟、器量的问题,但是这些外因就是主君的社会烙印,不可小视,所以臣下择君时,在不是很清楚主君个人的胸襟、器量时,首先必须考虑他的社会烙印问题,所以在三国时,许多人选择袁家作为主君,也不是说没有道理
不过,乱世之中,必须先获得胜利才有说其他的本钱,论功行赏也是得天下之后的事情嘛,所以主君的个人才能和器量的大小,始终是人才选择主君第一要素――假如主君才器不行,半途就被灭了,那就什么也没有了
再说才高震主功高盖主之事,其实臣下的才能可以比主君高上一筹,这并不是要害之处,毕竟主君如果没有比自己才能高的臣子就无法成事,那种只要奴才不要将才的人是根本不会获得胜利的,除非这个人本身就是天下第一才――不过臣下的才能是有其极限的,高出一筹,如果落在宽厚的主君身上,是会珍视之,为大将阁相之用,但是如果高出三筹呢?这就超过了主君的容纳范围,就算李世民宋太祖这样的皇帝也不由暗生猜忌,那如果高出五筹呢?这没有什么话说,必死而已――其实功劳也是一样,其功如果不超过总功劳的一成,那就可以封公拜相,但是如果超过三成,就会走狗烹了
(3)为臣者选择君主的总结
第一:见其主君的才器是否可以达到胜利的最低标准?如果达不到胜利的最低标准,那就算了,投靠了也是半途而灭的下场,何必把自己身家性命拉上去送死呢?又不是白痴
第二:又自问自己的才器在主君之下,还是超过了主君?如果超过了主君,又超过了多少?如果仅仅超过一点,那还可以继续考虑,假如超过了一定限度,那就算了,不给予考虑
第三:主君的出身是什么,如果在上面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又有多个主君可以选择,那宁可选择出身好的,读过书的,不要选那些流氓赤穷的出身的,其实我觉得中等阶层出身的最好,因为太高的身份同样有不好的弊端(这点以后再说),以免日后成功了也没有好下场
第四:主君的才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权谋型,还是将才型?在上面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宁可选择那些堂堂正正的君主――那些卑鄙的事情自有人干,无需担心,但是主君沉迷于阴谋之中,其心性必阴毒苛刻,不是好主君
第五:那差不多已经选择完毕,这时就要看主君的力量了,主君已经谋士如云,将才如雨,那投靠上去也没有出头日子,当然,如果仅仅想谋个官职,得个中下封爵,那投靠也无所谓,但是如果主君力量太差,这时就不能带兵投靠,这样会有不测之祸,不过如果自己没有多大实力,但是有着才能,可以只身投靠,只是当时创业艰难,必然要吃点苦,甚至会遇到危险,这就看你的选择了,当然,最好的时机就是主君已经捞到了第一桶金,但是还没有多少人才时投靠,虽然不算第一批兄弟,但是也是早期从龙功臣,投靠上去就正好有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