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百七十四章: 历史的拐点 (结局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到了绍兴八年,监察御史张戒也进言说:“诸将权太重”,提醒高宗皇帝早日削减诸将的兵权。

    高宗对此大为赞赏,当即表示“一二年间事当自了”。

    从高宗皇帝对大臣们的回复看,在绍兴十一年中所发生的“释兵权”事件,很早就已经列入了高宗皇帝的时间表内。

    皇帝既然有这个心愿,当首相的当然要积极贯彻落实,

    张浚在相位时,就以诸大将久握重兵难制为由,解除了刘光世的兵权,但也因此引发了淮西兵变,他本人坐谪引退,第一次收兵夺权的行动只能草草结束。

    赵鼎继相,王庶在枢府,两人依旧想收夺武将兵权。

    他们将各大将部下的偏裨将佐委以重任,加以擢升,以此分散各大将的兵权,达到化整为零的目的。

    他们的实验对象是张俊,但因为秦桧回来了,赵鼎、王庶相继罢官,这一次收兵夺权行动还没来得及展开就无疾而终。

    有第一、第二次,就会有第三次、第四次……

    从这个角度看,罢免张俊、韩世中和岳飞等三人的兵权,其实是当时社会的主旋律,是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情。

    问题在于,尊文抑武、以文制武的制度,真的那么合适吗?

    ......

    毫无疑问,宋朝是中国在古时的一个巅峰的时代。

    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水平,国家和人民的富裕程度,等等,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要说之前的汉唐盛世比不上。后来的明清两朝更是大大不如。

    诚然。之所以有宋朝一代的兴盛。是李家唐朝多年以来对世界的开放和包容的延续和结果;但是,宋朝孱弱的军事力量与她那超高的国民生产总值,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无论是国家的税赋收入,国家的人口数量,又或者是国民生产总值,宋朝与契丹辽国和女真金国的比较,其差距相当于如今的美国与墨西哥之比。

    也有人用各种各样的数据来说明宋朝军队的强大,比如在西夏战场的胜利。等等;只不过,身形庞大的美国居然被弱小的墨西哥倒逼,处处挨打受气,无论怎样解释,都摆脱不了弱者的身份。

    其中的原因,就是这个可恶的“以文制武”的制度。

    也有很多人把宋朝的孱弱归咎于缺马。

    缺马当然是一个劣势,但是,这绝对不会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冷兵器的时代,没有任何一种武器或者装备能够决定胜利,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人。

    天朝毛太祖语录中也有这么一句:“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

    那么,“尊文抑武、以文制武”的这个制度。又如何导致宋军军力的孱弱呢?

    宋朝的军事体质大致可以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的安排,根据《宋史?职官二》中的描述:“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

    就这样,整个军队的指挥体系一分为三,相互制衡,也相互扯皮。

    下层的安排,根据“更戊法”的规定: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目的就是以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

    这种安排的结果,让整个军队的掌控权归于朝廷,而不会从属于某人。

    只不过,朝廷是虚的,皇帝才没那么多功夫天天管着管那。

    谁也管不了的结果,就变成了谁也不管了。

    这种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公有制,或者可以称之为“官有制”。与天朝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人民公社”和“大锅饭”相比,非常的相似。

    “大锅饭”的结果,必然带来机构的臃肿、人员的**、效率的低下,等等。

    当宋朝在军事上的高投入并没有高产出,反而处处挨打、受制于人的时候,保守和退缩自然成了必然的选择。

    所以,宋朝的军力与他的经济实力是完全不相称的。

    ......

    从建康元年到绍兴十一年,时间长达整整十五年时。这在两宋时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